搜尋此網誌

2008年10月22日星期三

蠱惑樹根

昨日最爆炸的新聞,當數張銘清到台南孔廟參拜遇襲事件。

鏡頭所見,民進黨黨員王定宇跟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有肢體接觸,然後鏡頭一轉,張銘清變作倒地葫蘆,眼鏡也給撞個飛脫!事後,王定宇謂張乃為樹根所絆而失足跌倒,但據聞事發地點根本沒有樹根。

假如,王定宇沒說大話,而現場亦真的沒有樹根,那最有可能就是樹精作崇,使出一記「老樹盤根」,把張銘清絆倒,從而破壞兩岸和平發展!

怪力亂神之事,多說無益,那不如點到即止!

換個話題,假如從一個理性的民進黨員角度去反思(這是假設),在這次的衝擊事件上,到底會為民進黨的未來做成甚麼影響?

民進黨的基本信念,就是脫離中國而獨立,此中不管大陸現在是怎個模樣,或是將來變個甚麼模樣!

從這個信念發展下去,民進黨希望把台灣變成獨立國家,而其中重要一環,就是要求取國際空間。所謂國際空間,換個角度去看就是與其他國家的互動能力,當中包括彼此間在不同事務,以至不同見解上的應對。

俗語有云;「兩國相爭,不斬來使」,何況大陸與台灣現在還不是處於這種局面。這趟事件,明顯屬於挑釁行為,而這種行為所帶出的訊息,予人有鎖國封閉的感覺,因為行為是表示態度的最有效指標,而這恰好跟擴闊國際空間的索求是背道而馳。

再者,假如抗拒或停止一切跟大陸的接觸,是為必須的手段,則這種取態必然要更早以直接的方式表現出來,換句話說,民進黨人應爭取出入境部門拒絕張銘清入境的申請,而不是一方面讓他進入台灣,轉個頭來就在自己地方殺對方一個措手不及!這跟黑社會以卑劣手段解決問題的方法有何不同?

更甚者是,作為號稱擁護民主、自由、平等與和平的一個前執政黨,竟公然在媒體面前,向全世界展示這種「暴力民主」意念,那不是在世人面前自打嘴巴、自毀貞節牌坊嗎?

由此可見,整個民進黨在思想及方向上,是不成熟而且相當幼稚。再進一步去看,民進黨除卻有一個「台灣獨立」的口號以外,其他一無所有,當中包括策略、計劃、事前行動的計算與準備,以及評估行動的風險等等!

不過,苟從民進黨執政八年的表現去看,似乎就能解釋得到。從陳水扁到大小的民進黨貪污醜聞,其實已明明白白說出這個政黨,無論在政治智慧、管治能力以致應對事情方面皆一無是處!

可笑的是,世上還是有些人喜愛不論功過而盲目依附政黨,所以民進黨往後應該還是會有市場!

2008年10月20日星期一

枉說為民生

早前一篇《莫道人情味》,道出以行政長官為首的政府,在處理生果金的問題上是如何不堪。

固然,一個開明、開放的社會,自然會對任何話題產生不同的聲音,此中並無不妥。

問題卻是,聲音與意見的表達,取決的是客觀事實或縱觀現象。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取態。然而,因應事實而表達的見解,其中確又有其不容胡言亂語作狡辯的道理。

生果金的問題,引來坊間不少的討論,當中有贊成亦有反對。可是,從實際的情況著眼,政府實難為生果金普遍加上一度審查關卡的合理性說服市民,亦枉以人口老化為由,而拒絕將生果金增加至每月一千元。

或許,未說所持理由以前,先看一些資料及個人分析。至於原資料的真確性,相信稍為肯動手查探即能知其真偽,故在此不作長篇介紹。
政府發表 2004 – 2033 的人口統計及預測資料,說明人口老化的趨勢嚴重。由現在的佔整體人口大概 14% 左右,增加至 2033 年的 27%,即平均每四個人便有一個是六十五歲或以上。

假設,從二零零九年起,每個六十五歲的香港人都符合並且領取生果金(現在無須通過審查而領取生果金的長者為七十歲或以上),籠統地以七百零五元為基,二十年累積約為一百九十億。如果把生果金提升至一千元,二十年累積約為二百七十億。換句話說,政府在二十年間要多耗約八十億以應付那三百元的增幅。

簡約把八十億平均攤分二十年,每年的負擔為四億,佔現時整體社會保障制度下的開支,如長者領取綜援、高齡津貼及傷殘津貼等有關事項總和的百分之零點三。

這每年百分之零點三的額外負擔,佔政府新總部預算(五十二億)的百分之八,那這個又代表甚麼?這正代表完全放棄建設新總部,可以抵銷因增加生果金而來的額外負擔達最少十三年之久(實際是更長),而退一步不求這份積極,算是減一半新總部預算,也可抵銷超過六年!

美侖美奐的新政府總部,若在它的範圍以外只有民不聊生作襯托,這只表明了那種社會的人民是如何不幸、那個地方的長官是如何不堪!究竟背山面海的辦公室是否有助思索如何為香港打造出路?抑或是用於娛樂一群茹毛飲血的殭屍,每日居高臨下,在冷氣房間的落地玻璃窗看有多少香港市民投海自盡?

再者,政府在四川地震後急不及待地誇下海口,一把撥取百億(目前用上二十億)用作賑災。倒是這一百億,本來可為本地長者提供超過二十年額外的三百元,都被好大喜功的昏官亂花掉。

面對今日香港社會的一塌胡塗,試問一直以來侃侃把「以民為本」掛在嘴邊的政府官員到底有否感到羞恥?終日說及「紓解民困」的豬頭官員晚上能否安然入睡?

連最小的事情也辦不上的現政府,若然還有人相信他們對香港會有長遠目標、會作穩定發展的話,倒是不吝送上一首睡眠曲,好望在夢裡感受一場!

2008年10月19日星期日

相惜到盡時

延續《患上不治の愛》的思緒去看《相惜到盡時》,同樣還是帶起不少的疑問!

到底,是因為確切知道通往另個世界的日子不遠,而珍惜現有世界的一切?還是,因為對未來那個陌生的國度存著恐懼,而故在現世尋覓一些熟悉的回憶壯行?

在現實生活裡,要找來一雙剛好同時患上絕症,而既不嫌棄對方,又同時愛上彼此而演活一段黃昏戀曲的又有幾人?或許,正因為現實的不堪,才能令故事變得感人。

假如,求生是一種在世無法停止的學習,那麼面對死亡的學習,相對於求生的意義又是甚麼?是因為死亡將要來臨而終日惶恐不安?抑或是死亡畢竟要來而變得豁達開朗?

沒有遇過生死一線經歷的人,死亡對他們而言是那樣的遙遠,所以想像中的死亡是那麼的模糊,甚至帶著不切實際的浪漫。

《相》片裡一對瀕死的戀人,為觀眾帶來的表象正是那份不切實際的浪漫。中年男角失意婚姻而潛藏的挫敗感,因為醫生預告死訊而得以找到缺口。剛好,這個缺口為同樣不知生日還剩幾何的女角出現而得到擴大,從而一口氣把滿肚的怨鬱釋放。這種既巧合又不得不巧合的情節,令男女主角能以超越常人的態度面對餘下的生命。亦因為那股超越的精神,使本來充滿壓力且惱人的生活,變成一幕又一幕的幽默,當中卻總附帶著那份不褪的黑色!

問題卻是,導演真正想說的話,似乎都被故事裡的生活常態所破壞。彷彿,男女主角的死亡根本無關痛癢、根本不值得反思其中。反而,在餘下日子裡放肆、放蕩以至放任的生活態度,才是面向死亡的最佳對策!

翻開近日的娛樂新聞,正好看到米雪與尹志強的生死戀。作為外人,無法得知他們之間的甜酸苦辣。曉是,從女人不斷回應外界的種種忖測、謠言、以至問候關懷,也可看出是如何的吃力。

對比於現實裡的一對主角,《相》片無疑顯得浪漫。可是,這份浪漫終究只能活於菲林之內,而不可能變成是現實的一個部份。

因為,現世人的功利,已不止令自身失去了遠見,更甚是連觀察、感受最接近自己事物的能力也一併失去!

當一雙戀人,相擁於某個漆黑的時空,為著《相》片裡男女主角的最後抱擁而黯然淚下,可有因為這感受而把身旁的另一半抱得更緊?相信,這一份導演的心意,倒不是普遍的歡眾能夠受落!

2008年10月17日星期五

莫道人情味

新聞報導,德意志銀行總裁決定,放棄今年的花紅,而委員會的成員,稍後亦會跟隨,一同放棄總值大約三千多萬港元的花紅。這筆花紅,據報會轉作員工加薪之用。

在全球經濟一片愁雲,每日收到壞消息遠超好消息的日子裡,來這一段新聞,確有如吸一口新鮮空氣般快意。不過,這種在近乎絕望下偶爾一為的行動,實算不上是行仁義的典範,那更談不上充滿人情味,頂多也只能被看成是一個高水準的商業決定!

曾經提及過的電影《人間有情》,在故事裡帶出了那個時代人際間存在的真實人情味。假若拿來跟這趟銀行總裁的決定相比,便該能了解放棄花紅是如何的微不足道。

時移世易,今天人們看這次事件,很可能會對之有非常高的評價。畢竟,現世人急劇倒退的人情味,令整個事件被看得高尚並不出奇,皆因本來眺望的高臺,已早給貪婪的潮水參侵蝕至脆弱不堪,而剛去那股狂潮的沖激,更令它頹然塌下!

不過,一山還有一山低,如果拿這位總裁的決定,跟我們對民望如浮雲的特首相比,前者勉強也可被當作一位仁者。

剛出爐的施政報告,其中對增加長者生果金的訴求,在曾經擔任掃地大隊長的特首「英明」決定下又再泡湯,所持的又是未來人口老化加劇的無聊藉口!

只要稍為受過基本算術訓練的人,拿起計算機一計,便可得出增加的三百元,在未來十年、甚至二十年究竟用去多少公帑?

四川地震,激活了整個中華民族的良心。特區政府以疾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代表全港市民為當地災民捐出為數不菲款項。先不論這些舉動背後隱藏甚麼政治企圖,但從實際層面去看,行動當下解救了災民的燃眉之急,確是做了一樁好事。

但是,若然政府懂得急民之所急而予民所需,為甚麼在老人生果金的事情上要一拖再拖、遲而不決?是問題無須急於處理?抑或是根本無意解決?

每月對老人家七百元的回饋,不要說成是幫忙,倒是當作是感謝他們為社會的付出還講不過!

若以表現而言,政府實難洗脫涼薄的污名。對於涼薄的人事,除了以更涼薄的態度對待以外,大聲疾呼以宣其不義於世亦是一種選擇。

號稱民主萬歲、民生萬歲的所謂泛民議員,到底如何為市民對涼薄政府提出控訴?又如何為市民爭取?與其拭目以待,倒不如建議泛民議員,來一個「萬聖」節大遊行,拿出我國幾千年來的聖人治典,教教政府甚麼才是勤政愛民,怎樣去做才算鞠躬盡瘁,死而後矣,才不要辜負了中央領導人一次又一次對他們「語重深長」的訓話!

2008年10月14日星期二

隱喻

過去幾個星期,世局風起雲湧,可卻抬頭看到那幾片不是祥雲,反之是烏黑得發亮的朵朵愁雲!

從祖國有害奶類產品的全球性泛濫,以至由民主美國發動的國際金融海嘯,當中受害最為深切者,莫不是一眾平民百姓,放目所見盡是尋常家庭經歷不尋常的事情。究其所以,或許罄竹難書,那末倒不如先借下面一段熟悉的故事作個開端。

話說,曾經有人到採石礦場參觀。

行行重行行,他忽然停下注目一名石礦工人。那刻,只見工人舉起鐵鎚,然後大力敲打一块大石頭,卜的一聲,石頭應聲一分為二。

參觀者驚見工人露這一手功夫,感到讚嘆之餘,情不自禁地熱烈鼓掌起來。連續的掌聲,引起了工人抬頭注視。這時參觀者不禁說道:

「閣下真厲害,一下便把石頭碎作兩塊!」

可是,工人不但沒為讚譽所動,反之更向參觀者苦笑道:

「可惜你錯過了之前我不斷的敲打,否則你便不會感覺驚訝!」

故事說過,喻意是甚麼?相信曾聽過的都會說是;很多時我們只會看見別人的成功而心生羨慕,卻不了解背後所付出的代價是多少。

誠然,那是故事所帶來的喻意,可是拆解下去,當還有另外一重的意思,就是;凡事必有其因。

可惜的是,現世人對因果的顛倒錯置,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最明顯的,是再不能從經驗的事情上得以學習,反似是每遇一次,智慧與理性皆再退一點!

當有毒奶類產品的事情擴大,以至影響到自身的時候,看到的一般反應是「寧枉莫縱」式的責難、譏諷或是乘機的踐踏。但是,事實卻是很少人看得清澈。

那麼,要看清的事實又是甚麼?說穿了是簡單不過,就是未來世人都很難避免進食國產事物!若預見這是不爭的事實,那麼該繼續無聊地批判下去?還是要積極尋找解決根源的方法?同是一紙墨本,要寫的是責難?抑或是對改善監管建議?

同理,金融海嘯已然發生,而最有可能出現的事實是世人還離不開金融體系,那麼問責、怪罪或是批判蒙受損失的人是自作孽的意義又是甚麼?是為了防治未來可能的事件重覆,或是不過口癢難耐而急於磨牙?

一切情緒的宣洩,到此應該告一段落。與此同時,要補救的該致力尋求補救方法、要改善的該銳然提出改革的方針。實事求事的態度,是解決問題的必須素質,世上除卻末日,倒沒有一覺醒來即自行解決的事情!

本來話語未盡,順道想說明前文「新社會主義」所謂何事?無奈卻是,寫字的手以被誤導只寫幾句為由,繼而委作「苦主」自居,故此又要留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