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08年6月18日星期三

忽然浪漫

燭晃袖影夜風涼
幾劫浮生覓沉香
猶未及睹身已喪
唯待下回夢更長

南山久未雨
信天翁    把翼舒
翻江浪幾度
雲來客    居無處

還道今古皆如故
未悉世事無常住
朝見艷陽天上掛
夕後氣冷露凝珠

滿有遺憾嘆無語
愁看萬物路懸殊
將軍未許白頭見
美人亦怕作古書

2008年6月16日星期一

企劃不通成企定

一向不太喜愛談及有關資訊科技的話題,源於「做那行、厭那行」。況且,我一直強調自己只是以資訊科技作晃子混口飯吃,故「不在其位」亦該「不謀其事」。

不過,新公司最近引入新的資訊系統,激起了腦裡沉靜的那片思海,那正好乘其勢在此大放厥詞。

其實公司的新系統與本文無關,可是說無關還是勉強能扯上一點關係。

現代企業,已進入一個對資訊科技無法抗拒的年代。要在今天資訊膨脹的商業社會生存,算是任何不思進取的公司,也逃不過資訊科技的魔爪,更有形容資訊科技為 Necessary Evil!

問題卻是,人類的惰性與資訊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產生出前所未有的磨擦。本來,人是活的,資訊科技系統是死的,只要人不去使用那些系統,那麼自然不會反遭系統磨難。不過,正如前言所說,我們已進入無法抗拒資訊科技的年代,所以只有嘆句;「如是因、如是果」,業報唯人自招又一例證也!

在眾多不統的資訊科技裡頭,其中一種令商業受用的系統名為「企業資源策劃 –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或許很多人都聽過ERP 這個名稱,但它究竟是怎樣的一種系統,另系統的主要功對企業有所助益的又是甚麼?

ERP 這個名稱,其實並不合適,因為系統能提供計劃(Planning)的本事很少,而且從經營企業的角度去看,也不該把決定性計劃放諸系統處理。

ERP 真正有用之處,在於把企業內不同地區及部門的資訊總合起來。而且,總合的意義不單在於把原資料(Raw Data)集中,更重要是透過不同部門把原資料加工,令它們變成企業需要的資訊。這種統合的原意是為企業帶來效能(Effectiveness)與效率(Efficiency)的提升,進而達到最後盈利提高的目標。

可是,這麼遠大的理想一般又不可能為系統所實現。歸根究底,又是人類天生的惰性誤事。基於那份惰性,不接受(更準確是不歡迎)改變是隨之而來的行為。要人類接受一種新的事物、新的視野,需要的是強大誘因。偏偏大多數的企業講求的不是人性,而是取求機械化且一廂情願式的推行系統於各大部門,結果自然是強差人意。所以,講及企業資源策劃系統失敗的個案隨處可見,而且與日俱增,那不禁漸漸令企業管理層對系統所能提供的效益感到懷疑?

但是,從根本上去看,倒又不必把罪名都掛在系統身上,相反要審視的是企業為何要選用這種系統?

翻開究竟,選取的原因不外乎幾點。首先,企業生存最重要的不是賺錢多少,而是穩固的財政,而財政狀況不單反映於銷售方面,且還有支出的多少。由這個原點引伸,則了解客戶的付款與訂單(Cash Receipt & Orders)、統合與加快生產及銷售程序(Standardized & Improved Processes)、降低存貨數量(Inventory Reduction)、加快存貨的轉換(Inventory Turns)、查察非關銷售的成本(Indirect Costs)等等,都成為提供企業營運狀況不可或缺的資訊。假如上述乃企業的要求,則推行企業資源策劃系統,就是走在正確的方向。

有了正確的方向,但基於人的惰性,企業又應該如何推行系統?另又該在推行前後注意甚麼?

但凡作出一項投資決定,先要處理的是成本與回報的問題。簡而述之,就是要投放多少資源,以及所投放資源需經多久回本。管理階層慣有的思想盲點,就是以為推行新的系統只需顧及價錢方面。誠然,那絕不是一種錯誤。但是,一個系統的價錢,不單在於它的標價,卻是由它而帶起的其他成本,例如,人才的培訓、測試的人力、舊資訊的轉換、推行期間因引入新系統所帶來短暫的效能與效率衝擊等等,最終也會成為推行系統的整體成本(Total Cost Of Ownership)。

另外留意的是,在推行以前,先要對受影響的員工推廣一番,好等各有關人等心裡有個準備。推廣目的,不單是對員工說明公司的路向,更重要的是經由推廣為員工加上適度的壓力,並透過這份壓力作用於員工身上,令他們產生改變的心理。

或許有人會問;為甚麼要向員工施加那種壓力?原因正是,以那種壓力作為對人惰性的抗衡,而壓力的內容,是要達到令員工明白不求變則不能生存於企業之目的。這些看來是殘酷的作法,其實是對企業全體員工的慈悲。

既然如此,那麼應用怎樣的方法才可達到以上目的?

真正實用的花招不在這裡細談,反而原則性思想卻可以分享。原則上推廣活動,必須說明一切皆與增強企業效能與效率尤關,並由此而建立評核員工現工作表現有關的措施。一旦員工意識到改變將決定自己的存活,則自發了解計劃內容之目的便達到。至於推行成功以後是否向員工開刀,那當然是因時而制。

假如,企業能以這種心態推行系統,雖不能語謂必然成功,但相對失敗的風險定會減少。

2008年6月15日星期日

你認識他嗎

曾經,他說過無論活在甚麼境況,彼此究竟也會心連心、手牽手的跨過每個逆境。

熄滅不去的火焰,到底是為了誰而不斷燃燒?難道,他的熱情沒有用完的一天?

青蔥歲月裡立下的約誓,無論經過幾許的光陰、開墾過多少的山石,約誓仍然沒有因時間而變得暗啞,相反一直如初般光滑亮麗。到底,他付出過多少努力,才能令承諾不會褪色?

你認識他嗎?

或許,對他的感覺已不如往昔般熱熾。彼此間的關係,亦隨著物轉星移而變得難以震撼。可是,他的失落永遠也只會埋在臉容的背後,彷彿是刻意放置在黑暗宇宙的最深處,永不為他所重視的人找到。

你認識他嗎?

習慣面對生活如處孤島的淒愴,轉眼已有多年光境。時光飛縱,逝如東流的河水。他在孤獨的國度裡,表面的一切沒有改變,唯有的是,那種分秒在累積,沉澱到太平洋深處的孤獨心情。

你認識他嗎?

一個最終的孤獨者,漸漸邁向百年孤寂,他要忍受四野無聲的寧靜,世界對他而言已是獨立於外,自己在不知不覺間變成與親密無緣的個體。

你認識他嗎?

在那嘆息的背後,剩下是無聲的歇斯底里。被遺棄的世界裡,他敢於充當一個勇者,靜靜地為親愛的無言付予。管不了是否無盡的遺憾,他只懂得要咬緊牙關繼續下去。

你認識他嗎?

綠柳黃花丹映紅,橫雷疾電破春風。夕陽到臨他依舊不離不棄,為的是一種無止境的執著,執著於他認為重要的人事、執著於那個丁方幾呎的空間。因為,那裡需要經由他付出而換來的溫暖。

你認識他嗎?

彼此分開縱然看似經歷多個世紀,但重新抱擁永遠是他的渴望。

曾經了解過他嗎?

假如未有的話,請嘗試認識一下、了解一下,不要把父親看成是理所當然的存在。
謹祝天下父親,父親節快樂!

2008年6月14日星期六

好爸爸不是曾蔭權

一年一度的父親節快到,先向天下的好爸爸致敬,亦順道為另個「爸爸」寫來一篇「贈慶」文篇。

過往幾星期,神州大地風雲變色,繼有不絕的天災擾我中華兒女,也有稍令人安慰的兩岸契機。曉是憂喜之間,有人卻借港人心神未定之際,乘亂推出一系列個人喜好以滋民!

固然,如果真的是一個人的喜好而不干犯大眾者,實在沒必要造文章把小事化大。可是,這趟攪起混水的人,卻是治理香港的最高決策人;曾特首蔭權也!

所要說的,正是剛剛還鬧得全城熱哄的「副局長及政治助理任命」話題。今日回顧整個事件,可謂荒唐、胡鬧、又瘋狂!事件先鋒以黑箱作業任命為始,再來是副局長們的國籍話題,隨後又到薪酬的公開,最後又以一幕特首表演「乾坤大挪移」作結束。

當中每個情節也令全港觀眾嘩然!撇除能提供數星期大小傳媒以至坊間不斷的話題外,整個事件可定性為一個對香港各界影響深遠的禍殃。

黑箱作業的任命把戲可不必深究,事為問責制的原意可授與行政長官任命的權力。誠然,前任特首董建華將這項權力化神奇為腐朽的行動,已使問責制變得不倫不類。不過,算是港人大量不計較,卻是其他方面絕不可任憑其苟且胡混!

副局長們的國籍問題,竟然有人大言不慚,以基本法無規定為由,強行把不合形勢、不含道理的事情變成合理。一般的認知,基本法屬香港的迷你憲法,是全國人大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為基,一國兩制為要的情況下所產生的特區法典。既然基本法類屬憲法,則要明白它存在非常大的彈性,而大彈性則不免在對應特定事情難以顧及,所以要有相關的立法輔助,以令整體法例完善。故此,「基本法無規定」的事情,並不等同該等事情必然合乎法典,相反,正因為未有規定,該等事情更加要被提舉至立法機關討論,而不是用上一句「未有規定」輕輕帶過。副局長的國籍問題,基於他們會在特定情況下擁有暫行局長職務的署理權力,能夠直接影響市民以至國家的事務,所以相對下他們的國籍,便構成足夠的敏感度令社會各界,甚至在國家的層面上惹人注意。從實際的角度去分析,基於有運用局長權力的可能,他們持有別的國籍可不禁讓人擔憂。例如,他們會否為自己所屬國家政府利用為破壞中國的間諜?何況,蘇秦六國封相的年代早已過去,今日國際看重的忠誠亦只限於一個國家,效忠多國的官員已不合時宜,況且所要肩負的責任對他們而言亦未免太沉重!

副局長國籍問題的處理自是失當,然他們與一眾政治助理的薪酬問題,在處理上同樣失當。須知他們一伙的老闆是全港市民,服務對象也是全港市民,故實看不到出錢僱用他們的老闆們,為甚麼沒有知道他們薪酬的權力?隨口拋來一句「私隱」,除卻令港人感到無理以外,更使大眾看穿政府對事件的詞窮,以至會使出下三濫的卑劣手段,企圖蒙騙港人。此中更讓人心寒者,乃是政府的無能已成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見。那麼,香港在這種管治水平下尚還有多少發展的機會?能繼續安穩繁榮又有多少可能?

最後,要論及的是曾特首在事件無法收拾的時候,該要面向市民道歉行政失誤的關頭,他竟可以無恥地使出一記「縮龍成寸」的烏龜技倆,而且更在龜縮同時,伸一腳把眾副局長及政治助理推向群眾,令他們變成箭靶,使他們未能表現能力以前卻先為市民所唾棄。為此不禁要問,這是曾特首對他們變應能力的測試?還是有心靠害?更甚者是,曾特首是否習慣以「黑心」來「招呼」一切除卻自己的人?

上個星期天,日本舉行了一年一度的安田錦標賽,佳駟「好爸爸」挾新勝餘威,代表香港到海外爭逐殊榮。可惜的是,「好爸爸」最後以尾二過終點慘敗。鎩羽而歸,練馬師薛達志公開向「好爸爸」下了注的馬迷道歉,其一是因為他們實在的損失金錢,再者是疚歉對他們付出的熱情。

眾副局長及政治助理,也可以比喻為曾特首的「孩子」,但觀乎這位「爸爸」對「孩子」的態度,便知悉他絕對不是一位「好爸爸」。再拿曾特首與溫總比較,溫總那種您們痛苦、我也痛苦,對國民如親人看待的衷情,就更難從曾特首身上找到!假如溫總是內地市民之福?那麼曾特首又算否是本港市民之禍?

2008年6月9日星期一

草裙娃娃呼啦啦

多年前一齣英國電影《跳出我天地–Billy Elliot》膾炙人口,影片更一度問鼎多項電影大獎。故事吸引人的地方,相信除了幾場精彩的舞蹈以外,最重要是描繪年少主角如何徘徊於人生兩難處,憑藉自己喜愛的舞蹈劃開一片璀璨天空。

無巧不成語,日本電影《草裙娃娃呼啦啦–Hula Girls》與《跳》片如出一轍。兩齣電影的背景同樣是擁有礦場的鄉間,亦同樣因為礦業收縮而導致社區人心散渙。

六十年代中期日本福島縣常磐,區內多年一直以採煤為主要工業,也是區內村民生計不可或缺的靠倚。隨著採煤業的沒落,煤礦公司不得已下將工人逐漸解僱。村內各人感到前路茫茫的時候,煤礦公司以開發夏威夷式度假村來挽救當地經濟,其中一項是要在當地培訓一群由礦工女兒組成的夏威夷舞女郎。

純樸單調的村民,對於坦肩露臂的夏威夷舞女郎自然不敢恭維,除卻冷嘲熱諷以外,亦採取了不合作的態度。故此,當公司請來前「松竹」劇團的舞蹈老師回來教授,首批參與的人數也不過是四人,且多屬湊熱鬧的心態而往。

固然,甘於委身於鄉間任教的老師,自有其不堪為外人道的典故,這正好亦成為她跟學生在磨合間產生矛盾的最佳理由。然而,勵志的故事總不免出現這些情節,其目的是為後來各人的團結與努力制造應有的距離。

終於,在哭哭鬧鬧、離離合合、生生死死之間創造了師生、村民與煤礦公司彼此依存的關係,令度假村由讓人嗤鼻的概念,變成一個挽救全村經濟的現實。這齣根據真事改編的影片,結局自是皆大歡喜,但從實際經過那段歷史的人眼裡看,事情又是否如電影描述般輕鬆?

未談對故事的感想以前,先要岔開說及其中女主角蒼井優。這位今年才二十三歲的小妮子,一派鄰家女孩的模樣,卻每每在演出裡予人驚喜,似乎她天生就注定要吃這行飯!她在《草》片的演出,同樣令人讚嘆不已,單是劇末那一場個人舞蹈表演已是拍案叫絕,也就不好再說那幕月台上挽留老師的真情流露。她在《草》片中的努力,亦令她榮獲十一項女優大獎。相比於本地藝人,小女孩所表現的專業與奮鬥精神,自是超出幾個級數!所以,無論本地藝人如何吹噓自己的努力,倒不如認真審視國內、外演員所付出的才好去說!

回過頭來說感想,《草》片跟一般勸人努力、求變以體現真正的人生的故事在形式上沒啥不同。事實上這類的勵志影片已拍過不少題材,可是仍見叫好叫座的還是不少,不斷不絕的捧場背後,其實到底說明了甚麼?

也許,現實裡的所謂人生已不值一文。匆匆的歲月流逝,看來有價值的東西已很難找著,又或是找著以後卻無法好好留住。每一段回憶、每一覺醒來,活著的實在令人感覺如高山空氣般稀薄,所以恨不得從虛幻的故事裡尋找希望得到的真實!

其實,這些勵志故事,很多都不是天荒夜譚,相反只是某些有血有肉,活得比常人努力的人所演繹的人生片段。可是,就是活過一點跟他們性質相同的片段,現世人大部份似乎也做不到!

2008年6月3日星期二

淺談業報

坊間最近刮起一股業報旋風,源於一位國外女星對四川地震的無稽之談!

報章、大小傳媒以至網上鴻文,無論是支持與反對者,皆為業報提出了自己的意見。但是,到底有多少人了解甚麼是『業』?又有幾多人了知『業』如何運作?

要看業報,首先還得了解何謂『業』?

『業』的理論並不如坊間所言是源自佛教,相反,佛教業的理論從根本上是以印度教(Hinduism)對業的表述中蛻變出來的,並且在整體上相去不遠。再者,『業』論也不單是佛教與印度教的專利,耆那教(Jainism)及錫克教(Sikhism)的教義裡同樣有對『業』的描述。固然,各家各派有各自的表述,但整體而言,各家的『業』論根本仍是一致!那麼,『業』所描述的又是甚麼一回事?

『業』本身是中性的描述,解作任何眾生基於自身行動為因所引起往後一切相關的更多行動與行動的結果,是支持因果律不能欠缺的基本法則。『業』的中性,是當『業』獨立於眾生的而言。一旦眾生有所行動,所隨的『業』就不是中性,故此『業』會因應眾生所作而分為;善、惡與無記三類。未繼續以前,再要解釋的是,三種『業』的分類是因為有眾生,而當統合了有無眾生後往上推一層次,則『業』本身仍然是中性的。(要了解可參考黑格爾的辯證法)

除卻種類,『業』還有表現的形式,即常聽到的身、口、意三種。身、口是經由意帶動的具體表現,所以身、口所隨的業報亦會有具體的形式表達。意業是念頭、妄想所生的產物,所以業報是以思想、感覺等形式表達。

善業與惡業又可各分為十種,它們分別對應於身、口、意所作的『業』。

以上還是相對於個體眾生而言,假如湊合了整體眾生,則『業』又可伸延至共業與不共業的層次,當中所涉千絲萬縷的關係也會令觀看業報變得非常複雜。

總括而言,『業』的理論非常簡單,其複雜性只在於怎樣如實觀看,即如何起用智慧觀照。

根據佛家的理論,智慧沒有高低有無之分,有的只是迷悟的區別。悟者所看到的,自然較迷者深遠及清晰,亦因為這點源故,同一件事情在迷悟者之間會生出不同的看法。

舉個例子說,一個殺人犯特殊的家庭背境可以成為量刑考慮,但那些考慮還是基於推測而作出,可是,假如法官是個全然開悟的智者,則他的量刑考慮便可根據那名殺人犯全數的因果業報而作出。

所以,若人說某結果乃是某種業報所致,則可看他能否說出整個因果,以及因果脈絡是否合理即能判斷其所言究竟屬於荒誕還是實在。

說了那麼多關於業報的理論到此,也想轉個話題輕談香港未來的業報。

香港一直被譽為福地,而從過往歷史裡看去,這點不難證實。可是,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變幻塵世從來就沒有仙福永享這回事,有的只會是福禍交替的境況輪迴發生。

來到今天,仍然有人相信香港是在福運中挺進是可愛的,當中或者可能出於無知、或許可能樂天知命。但是,從過去二、三十年香港的變化去看,實無法得出香港福氣延續下去的可能。

香港出現的所謂不同聲音,或許有人以為是表現民主發展邁向成熟的標緻,符合未來整體社會的利益。但是,稍為細心觀看,就會發現並不是那一回事!如果這些年頭的所謂不同聲音,真的如述是符合未來整體社會利益的話,則從二、三十年開始到現在總該有些成果可見(簡單的因果律),而不是整個社會每況愈下!

我們社會的貧富懸殊一直加劇,民生一路往下坡走,教育素質愈見差劣,經濟好轉卻為大部份市民所分享不了,層出不窮的政治話題(用幻稚話題來形容更為合切),連綿不斷的幼稚爭拗,結合了這麼多的事實,我們還能相信;所謂不同的聲音這個因緣,會引領香港走向一個至善的業報嗎?

香港將會承受的業報,看上去不禁讓人擔心,這不單是因為某些人或某些事,相反是因應整體港人所作不同業的整體回報而言,並最大問題是過程中所作的看來是惡業高於善業。

現在香港面對的問題,不是民主何時落實,然後由一幫毫無管治經驗的『犯民』人仕來掌舵。民主要落地生根才可開花結果,而非以折枝方式放到花瓶欣賞;朝花夕殘總不會是普遍港人的意願!

要將香港從根本改善過來,我們的目標當要放在現任政府的施政之上。現在的香港政府,基本上對民生的掌控已完全失陷,既不敏感又不了解民情,既無主動也欠缺要改善民生的思維,剩下只有一番各做各事、愛理不理,甚至無力去理的姿態往處理香港事務。

假如,董建華政府管治的七年是禍國殃民,現任政府的管治就是殘民喪邦。故此,港人不要再停留在無謂的爭拗上,反之,務當聯合起來直接與政府抗爭,把力度行使在逼壓政府改善民生的事務上面,遊行也好、不合作也罷,將香港的未來重新掌握到自己手裡,棄口用手承擔起我們社會的興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