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08年6月16日星期一

企劃不通成企定

一向不太喜愛談及有關資訊科技的話題,源於「做那行、厭那行」。況且,我一直強調自己只是以資訊科技作晃子混口飯吃,故「不在其位」亦該「不謀其事」。

不過,新公司最近引入新的資訊系統,激起了腦裡沉靜的那片思海,那正好乘其勢在此大放厥詞。

其實公司的新系統與本文無關,可是說無關還是勉強能扯上一點關係。

現代企業,已進入一個對資訊科技無法抗拒的年代。要在今天資訊膨脹的商業社會生存,算是任何不思進取的公司,也逃不過資訊科技的魔爪,更有形容資訊科技為 Necessary Evil!

問題卻是,人類的惰性與資訊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產生出前所未有的磨擦。本來,人是活的,資訊科技系統是死的,只要人不去使用那些系統,那麼自然不會反遭系統磨難。不過,正如前言所說,我們已進入無法抗拒資訊科技的年代,所以只有嘆句;「如是因、如是果」,業報唯人自招又一例證也!

在眾多不統的資訊科技裡頭,其中一種令商業受用的系統名為「企業資源策劃 –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或許很多人都聽過ERP 這個名稱,但它究竟是怎樣的一種系統,另系統的主要功對企業有所助益的又是甚麼?

ERP 這個名稱,其實並不合適,因為系統能提供計劃(Planning)的本事很少,而且從經營企業的角度去看,也不該把決定性計劃放諸系統處理。

ERP 真正有用之處,在於把企業內不同地區及部門的資訊總合起來。而且,總合的意義不單在於把原資料(Raw Data)集中,更重要是透過不同部門把原資料加工,令它們變成企業需要的資訊。這種統合的原意是為企業帶來效能(Effectiveness)與效率(Efficiency)的提升,進而達到最後盈利提高的目標。

可是,這麼遠大的理想一般又不可能為系統所實現。歸根究底,又是人類天生的惰性誤事。基於那份惰性,不接受(更準確是不歡迎)改變是隨之而來的行為。要人類接受一種新的事物、新的視野,需要的是強大誘因。偏偏大多數的企業講求的不是人性,而是取求機械化且一廂情願式的推行系統於各大部門,結果自然是強差人意。所以,講及企業資源策劃系統失敗的個案隨處可見,而且與日俱增,那不禁漸漸令企業管理層對系統所能提供的效益感到懷疑?

但是,從根本上去看,倒又不必把罪名都掛在系統身上,相反要審視的是企業為何要選用這種系統?

翻開究竟,選取的原因不外乎幾點。首先,企業生存最重要的不是賺錢多少,而是穩固的財政,而財政狀況不單反映於銷售方面,且還有支出的多少。由這個原點引伸,則了解客戶的付款與訂單(Cash Receipt & Orders)、統合與加快生產及銷售程序(Standardized & Improved Processes)、降低存貨數量(Inventory Reduction)、加快存貨的轉換(Inventory Turns)、查察非關銷售的成本(Indirect Costs)等等,都成為提供企業營運狀況不可或缺的資訊。假如上述乃企業的要求,則推行企業資源策劃系統,就是走在正確的方向。

有了正確的方向,但基於人的惰性,企業又應該如何推行系統?另又該在推行前後注意甚麼?

但凡作出一項投資決定,先要處理的是成本與回報的問題。簡而述之,就是要投放多少資源,以及所投放資源需經多久回本。管理階層慣有的思想盲點,就是以為推行新的系統只需顧及價錢方面。誠然,那絕不是一種錯誤。但是,一個系統的價錢,不單在於它的標價,卻是由它而帶起的其他成本,例如,人才的培訓、測試的人力、舊資訊的轉換、推行期間因引入新系統所帶來短暫的效能與效率衝擊等等,最終也會成為推行系統的整體成本(Total Cost Of Ownership)。

另外留意的是,在推行以前,先要對受影響的員工推廣一番,好等各有關人等心裡有個準備。推廣目的,不單是對員工說明公司的路向,更重要的是經由推廣為員工加上適度的壓力,並透過這份壓力作用於員工身上,令他們產生改變的心理。

或許有人會問;為甚麼要向員工施加那種壓力?原因正是,以那種壓力作為對人惰性的抗衡,而壓力的內容,是要達到令員工明白不求變則不能生存於企業之目的。這些看來是殘酷的作法,其實是對企業全體員工的慈悲。

既然如此,那麼應用怎樣的方法才可達到以上目的?

真正實用的花招不在這裡細談,反而原則性思想卻可以分享。原則上推廣活動,必須說明一切皆與增強企業效能與效率尤關,並由此而建立評核員工現工作表現有關的措施。一旦員工意識到改變將決定自己的存活,則自發了解計劃內容之目的便達到。至於推行成功以後是否向員工開刀,那當然是因時而制。

假如,企業能以這種心態推行系統,雖不能語謂必然成功,但相對失敗的風險定會減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