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09年4月22日星期三

步向明天

延續昨天《走過黑暗》裡面關於「僱主該如何獲取信息以得知誰屬有素質的員工」的問題,我們先看以下一個關於信息傳遞的難題。

在戰爭進行期間,有甲與乙將軍處於兩個據點。甲將軍根據情報,得知敵人進入攻擊範圍。如果,兩軍聯合進攻的話,將能取得一次勝利。相反,任何單獨的進攻,將會挫敗。

那麼,甲將軍該如何協同乙將軍共同進攻?

基於保密理由,兩軍之間的傳訊只能依靠情報員作親身傳遞。甲將軍派出情報員往乙將軍營地,告訴他兩軍明天同時進攻的消息。

然而,可能發生的是,情報員失蹤或被敵人擄獲而沒有回到營地。也就是說,雖然情報員向乙將軍傳遞了信息,但甲將軍卻無法確定。同時,情報員縱使安全回到所屬營地,乙將軍亦無法確定,當然他亦無法確定甲將軍收到同意的信息,那麼他最保險的做法,就是取消在約定時間進攻。

然後,甲將軍無論再派情報員執行多少回同樣的傳遞,結果還是一樣,即信息不能被確認接收。所以,聯合出兵永遠無法達成。

以上例證,說明雙方因信息傳遞失效,不確定性導致所預期的目標受到破壞。

回到勞動市場,當中存在僱主對求職者能力信息的不對稱;即求職者對自己能力如何的資訊,永遠高於僱主。假如僱主無法突破此一困局,他就只能以市場平均工資,作為對自己最有利的策略去選擇員工。那麼,二手車事場的情況,就會出現。換句話說,逆向選擇會打破優勝劣敗的準則,最後破壞整體市場運作。

若要維持市場的健康運作,那麼能力高於平均值的求職者,就要想辦法向僱主發出訊號,令僱主可以將他們區分出來。

其中一個方法,就是求職者的文憑,或相關專業資格,這裡一律歸納為「文憑」。文憑成為一種有力信息,原因是接受教育的成本與能力成正比(這裡先撇開同級但不同素質教育機構所出現的異差),而不同能力的人所受教育的程度亦有不同,因此能成為幫助區分的有效信息。

誠然,教育本身不一定能夠提高一個人的能力,文憑也不過是純粹在向僱主「示意」能力的分別。

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一般情況下,手執文憑比沒有文憑的人更具能力。原因在於,能力低的人要模仿能力高的人(即以獲取同樣的教育程度來表現自己能力高),他們將要付出較高的成本,例如,要用更多的時間學習、考試失敗帶來更長的投資回報期等因素,將會影響他們獲取同樣教育程度的決定。

縱使,僱主假定教育程度與生產力並不存在必然正比關係,但仍然無損文憑作為有效信息區分不同能力的人。這個現象,亦有效駁斥坊間所謂「文憑與工作能力無關,故無必要太注重」等詭辯。因為,無論文憑與工作能力有無關係,但作為區分信息的功用依舊存在,而受信息不對稱影響的僱主,這項區分信息對其決定採用求職者與否,具有一定重量。

結論就是,因金融海嘯影響下而出現較易調配時間的人,選擇進修屬於最佳策略。固然,要進修甚麼?投資多少時間與金錢?那自是因人而異。可是,從因時而制的思考角度去看,此時此刻,進修策略遠比休閒度日策略為優勝,不論對就業或失業者亦然。

2009年4月21日星期二

走過黑暗

早前發生的金融海嘯,影響漸次浮現。經濟下滑所引起的連鎖反應,包括信貸收縮、商貿呆滯、失業上升等一連串的問題,確是令人感到心煩意燥。

不過,經濟不景既成事實,長嗟短嘆亦只能起一點安慰作用,長遠來說,只要一息尚存,日子還是要過下去。然而,我們可以等待好日子出現才奮發圖強,可是起步慢就得承擔比有準備的人更多的成本。

那麼,處於這段艱苦歲月,到底該如何有效充實自己,為未來經濟復甦做好準備?

一個老掉牙的策略,就是要為自己提升裝備,此中適用於僱主或僱員。固然,作為勞動分子的一員,對於僱主如何為未來準備實是沒有興趣談論,更何況無論建議可行與否,站在工人立場,也屬一項資產,斷不會平白獻給資本家。

那末,只談「勞動分子該如何準備」相信已然足夠。

作為勞動大軍的一員,基於「理性人 – Rational Economic Man」(經濟學把理性人定義為;通過理性思維為自己謀取最大利益的人)的考慮,自我提升就是利用往後的結果,將自己與一般的勞動者區分出來,從而讓僱主可以容易辨認得出,最終達到受雇的目標。

到此,陰謀論者會疑問;無論怎麼努力上進,醜陋的資本家最終還不是會打壓勞動人民?

或許,未解答陰謀論者的問題以前,先看一個解釋「逆向選擇 - Adverse Selection」的「二手車模型」(檸檬市場 - Market of Lemon)是如何運作。

假設你移居到一個陌生城市,想要買一輛二手車,於是到了二手車市場。

你和賣車者之間對掌握汽車質量信息是不對稱的。賣家知道汽車的真實質量,但你只知道好車的售價是五萬,壞車的售價是一萬。要充分了解二手市場上汽車質量的好壞非常困難,頂多你可以通過介紹、外觀與簡單的測試來獲取相關的信息。而這些資料是很難令人判斷出車的質量,因為車的真實質量只有經歷長時間的使用才可充分得知,但明顯地在二手車市場不能達到。

所以,在你買下來以前,是不知道那輛車是高質量,那輛車是低質量,而只知道場內汽車的平均質量。

假定你的時間有限,或是欠缺耐性,不願反覆討價還價。你先開價,如果賣家接受則成交,反之作罷。那麼,你該開價多少?

開價五萬,並不一定買到好車,但斷也不會開價一萬而買一輛壞車,那麼,拿平均價三萬(或高少許)似乎就是一個比較安全的價位。

換句話說,典型買家只願出平均價三萬買入汽車。這樣一來,質量高的汽車就會撤離市場,而場內只剩下質量相對地低的汽車。也就是說,高質量的汽車在競爭中失敗,市場只能容納低質量汽車。這個情況循環下去,市場漸變成低劣二手車博物館,最終一輛汽車也賣不出去。或者,買家只能接受低劣質量的汽車。

如把以上例子中的僱主看成是買家,僱員是賣家,我們有理由相信,僱主並不希望所僱用作為生財工具的人,在素質上是相對地較其他市場為弱,因為員工的素質,最終會反映在僱主所經營業務的競爭力上。除非僱主選擇離開市場,但離開市場的成本相對地高,所以非必要的話,選取這個策略的僱主注定失敗。

低劣的素質,自然得出低劣的競爭力。所以,我們亦有理由相信,當市場存在足夠有素質的員工,並有能力(單以收入減除成本為據)聘請的時候,僱主將不介意用合理的價錢僱用員工。

問題卻是,僱主就如那個想買車的人,他該如何獲取信息以得知誰屬有素質的員工?

鑒於這裡的一貫傳統,要解說僱主的問題,就得看收視如何,方可決定甚麼時候下回才會出爐。

2009年4月3日星期五

贈中學

誤人子弟又一間
強要簽名逼學生
庸才魯莽想福建
卻陷無力小西灣

春風原作化雨任
誰教毒害百花殘
若然孔聖今還在
如何痛斥人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