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09年4月21日星期二

走過黑暗

早前發生的金融海嘯,影響漸次浮現。經濟下滑所引起的連鎖反應,包括信貸收縮、商貿呆滯、失業上升等一連串的問題,確是令人感到心煩意燥。

不過,經濟不景既成事實,長嗟短嘆亦只能起一點安慰作用,長遠來說,只要一息尚存,日子還是要過下去。然而,我們可以等待好日子出現才奮發圖強,可是起步慢就得承擔比有準備的人更多的成本。

那麼,處於這段艱苦歲月,到底該如何有效充實自己,為未來經濟復甦做好準備?

一個老掉牙的策略,就是要為自己提升裝備,此中適用於僱主或僱員。固然,作為勞動分子的一員,對於僱主如何為未來準備實是沒有興趣談論,更何況無論建議可行與否,站在工人立場,也屬一項資產,斷不會平白獻給資本家。

那末,只談「勞動分子該如何準備」相信已然足夠。

作為勞動大軍的一員,基於「理性人 – Rational Economic Man」(經濟學把理性人定義為;通過理性思維為自己謀取最大利益的人)的考慮,自我提升就是利用往後的結果,將自己與一般的勞動者區分出來,從而讓僱主可以容易辨認得出,最終達到受雇的目標。

到此,陰謀論者會疑問;無論怎麼努力上進,醜陋的資本家最終還不是會打壓勞動人民?

或許,未解答陰謀論者的問題以前,先看一個解釋「逆向選擇 - Adverse Selection」的「二手車模型」(檸檬市場 - Market of Lemon)是如何運作。

假設你移居到一個陌生城市,想要買一輛二手車,於是到了二手車市場。

你和賣車者之間對掌握汽車質量信息是不對稱的。賣家知道汽車的真實質量,但你只知道好車的售價是五萬,壞車的售價是一萬。要充分了解二手市場上汽車質量的好壞非常困難,頂多你可以通過介紹、外觀與簡單的測試來獲取相關的信息。而這些資料是很難令人判斷出車的質量,因為車的真實質量只有經歷長時間的使用才可充分得知,但明顯地在二手車市場不能達到。

所以,在你買下來以前,是不知道那輛車是高質量,那輛車是低質量,而只知道場內汽車的平均質量。

假定你的時間有限,或是欠缺耐性,不願反覆討價還價。你先開價,如果賣家接受則成交,反之作罷。那麼,你該開價多少?

開價五萬,並不一定買到好車,但斷也不會開價一萬而買一輛壞車,那麼,拿平均價三萬(或高少許)似乎就是一個比較安全的價位。

換句話說,典型買家只願出平均價三萬買入汽車。這樣一來,質量高的汽車就會撤離市場,而場內只剩下質量相對地低的汽車。也就是說,高質量的汽車在競爭中失敗,市場只能容納低質量汽車。這個情況循環下去,市場漸變成低劣二手車博物館,最終一輛汽車也賣不出去。或者,買家只能接受低劣質量的汽車。

如把以上例子中的僱主看成是買家,僱員是賣家,我們有理由相信,僱主並不希望所僱用作為生財工具的人,在素質上是相對地較其他市場為弱,因為員工的素質,最終會反映在僱主所經營業務的競爭力上。除非僱主選擇離開市場,但離開市場的成本相對地高,所以非必要的話,選取這個策略的僱主注定失敗。

低劣的素質,自然得出低劣的競爭力。所以,我們亦有理由相信,當市場存在足夠有素質的員工,並有能力(單以收入減除成本為據)聘請的時候,僱主將不介意用合理的價錢僱用員工。

問題卻是,僱主就如那個想買車的人,他該如何獲取信息以得知誰屬有素質的員工?

鑒於這裡的一貫傳統,要解說僱主的問題,就得看收視如何,方可決定甚麼時候下回才會出爐。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