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09年12月1日星期二

毗鄰若天涯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裡面其中一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毗鄰」,意思大約是說,人生有知己者,不管相隔天涯,彼此都像在一起。

所謂知己者,不一定是「同己」。也就是說,對方可以跟自己不同,其異差甚至於南轅北轍,卻是彼此皆懂得對方心意為何,方成知己。彼此了解,進而彼此諒解,此中屬非常難得的事情。正因如此,所以才有「士為知己者死」等慷慨激昂的話語出現。

同道中人,大家有著同一目標,本來在途上相互扶持是正常不過的事情,實無若狹路相逢而爭的必要。可是,以爭取普選為大前提的民主黨元老,一再以無謂無所謂的理由,為同道設置重重障礙以阻撓「五區總辭」的行動,確又令一眾渴望早日當家自主的人百思不得其解?

不過,民主黨看風駛舵的行為其實已是見怪不怪,尤其他們一群元老級黨員的表現,更加讓很多民主的支持者感到不是味兒。

民主的支持者,不能怪罪於民主黨對「五區總辭」另有意見,因為民主精神就是有要容納不同聲音的量度。所以,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對民主支持者而言是平常不過的事情,重點在於民主國度下各人皆有對等的選擇權。但是,無論提出甚麼論據為行為作解說,最少也讓論述不至於前後矛盾。

縱觀民主黨於是次「五區總辭」的整體表現,先是何俊仁無稜兩可的態度,繼有所謂「香港民主之父」的李柱銘身先士卒予以支持,亦有元老級司徒華率先提出心水總辭名單,然後反過來說從不支持五區總辭,更「大義凜然」痛斥李柱銘糊塗、不曉政治,後來李柱銘亦就範表明自己不懂政治,最後演變成今天仍未平息的「泛民風波」。

這裡的問題是;民主黨對爭取香港民主的中心思想到底是甚麼?

假如,民主黨堅持議會內抗爭、議會外遊行作為爭取民主的不二手段,那是否應該在研究「五區總辭」建議後,馬上以斬釘截鐵的語調,申明民主黨不同意亦不支持該項建議,那麼事件自然告一段落。至於往後泛民對「五區總辭」兩種不同意見的討論,雙方可以公開陳述各自理據,更可徵詢市民意見,但那已經是另一回事。

問題卻是,民主黨忽前忽後、忽左忽右,於不同時間作不同甚至相違的表態,就足以令整個泛民陣容出現分裂。把議題擴大至成泛民分裂的始作俑者,非民主黨莫屬!

然而,今天民主黨看來仍未了解問題的癥結乃出於自己,相反堅持事件到了今天的地步乃別人相逼所致。這種嚴重排他的表態,正好就是他們所藐視的中央政府所擁有的特色,這不正說明民主黨與中央政府只是看法不同,但處理事情上用的方式卻大致相同。

那麼,民主黨跟中央政府便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毗鄰」。反之,民主黨跟其他的同道卻是「四海非兄弟,毗鄰若天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