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0年11月24日星期三

無為則無所不為

因緣所致,終於在三萬尺的高空欣賞了《戀戀凡花》。

對於影片監製小泉德宏先生的作品毫無認識,《戀戀凡花》是認識他的第一齣電影。影片於香港上映的時候,已有衝動跑進戲院觀賞,可是一拖再拖,機會就此溜走。

電影的賣點是跨越三代,六位日本女性的故事。固然,動用當時得令的六位日本女優擔綱戲內角色,少不免會讓人有所期待,加上廣告以「六位女性不同時代的奮鬥史」作宣傳,令電影更形吸引。但看過電影以後,宣傳顯然是名過其實,期待亦自然無法達到。

不過,話雖如此,個人一向認為電影有兩大類可以讓人接受。第一類是毫無冷場,無論畫面或劇情皆是非常緊湊,使人於離場的時候感覺滿足。第二類是節奏極緩慢,段落有著明顯空間讓人思考,離場後令人若有所得,《戀》片則恰好達到第二類的要求。

要說劇情,《戀》片可說是非常簡單,且單就劇情而言,其實十分老土沉悶。然而,把劇情放在一旁,然後深究電影希望表達的訊息,則可能會有另種體會。

如果對日本社會有點研究,便會了解上個世紀的日本婦女,她們為自己增值的主要目的,就是為著嫁個好郎君,建立一個美滿的幸福家庭。所以,不論是求學業、爭取事業成績,莫不是以建立幸福家庭為終。可是,千禧前後的二、三十年間,這種價值觀漸漸失去捧場客。究其原因,非常複雜,有機會的話自會另撰文說明,但簡單來說,以建立幸福家庭為終的價值觀為日本女性慢慢摒棄,跟近幾十年的日本經濟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問題卻是,日本女性真正摒棄的,其實不是建立幸福家庭的價值觀,而是身處於現在動盪的日本社會。可是,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摒棄社會,更多的是不管社會多麼荒謬,他們還是會接受,並且以表現得更為荒謬作為回應。

晚婚甚至選擇不結婚的日本女性愈來愈多,而電影正是要透過光影聲音傳遞一個正面訊息;建立幸福家庭仍該是日本女性的首要,也是必然的使命。故此,電影純以女性作中心,並以跨越年代的方式,向現代日本女性說教,期望入場的日本女性,可以通過電影而對自身使命重新反思。

所以,外國人看《戀戀凡花》,不免會產生悶意,但對日本女性而言,這又並非必然,甚至她們會有另番體會。至於她們最終會否重拾電影希望傳遞的價值觀,那又是另一回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