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08年11月24日星期一

不消還是廢

金融海嘯,來得匆匆,殺個片甲不留,犧牲不少卻更壞的陸續有來。

企業倒閉、公司裁員、消費低迷,一籃子的慘況,叫人感到苦不堪然。

為了救市,各國政府除卻積極投入資金以保護金融體系外,好些更利用不同的短期策略,以刺激消費,希望為一潭死水的零售市場泛起一陣漣漪,作為帶動其餘行業復興的先鋒。

亞洲方面,已出爐有澳門的現金發放,台灣則有購物券派發,企圖以「一個菠蘿包」的戰術,打造走出經濟衰退的奇蹟。先不論成效如何,這些招數將無疑為受惠的市民所歡迎。

有鑒其他地區的這些舉動,坊間亦有人建議香港有樣學樣,最好當然是先要銀兩、後要禮券。

不過,令人懷疑的是,香港能否真箇把別個地區的這些措施照搬過來,從而收到刺激經濟的效果?

發放一次性的現金,固然令大眾即時受惠。但是,運用在擁有七百萬人的香港,無疑會為香港即時加重壓力。假若以發放每人三千元為例,這一擲就是二百一十億港元。然而,這二百一十億港元,實際上可以為經濟帶來甚麼效益、為市民未來生活帶來甚麼改善?又這能否有效歇止未來一年或半年的裁員潮?顯而易見,在今天衣食住行差不多已為大企業及公共事業怪物壟斷下,這筆金錢,將很快便會流入它們的肚子裡!問題卻是,給餵飼得飽飽的怪物,它們會否變成討市民喜愛的寵物?

至於消費券,在其本義上跟派發現金相去不遠,而且更為不利的是,消費券要用上額外的行政費用作處理,更甚是要有效防止因可能出現假消費券的流通而做成的社會混亂。對於行政已然相當胡混的香港政府來說,要推消費券跟推政府官員去死其實差不多!

那麼,這不行時那不行,面對如今的惡劣環境,是否要求政府甚麼也不幹,然後等待社會自然淘汰、自然復甦,及後那雙無形的手自然救活市民才屬上算?

首先,要審視的是短期以至中期社會要面對的問題。只有充分了解問題所在,才能找到逃生的方向、才有機會重見光明。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失業人數將隨經濟衰退而上升,且當中並沒有壓止的方法,情況就如傷口已現,卻是止血無期般嚴重。

為已失業人士創造職位固然重要,但防止更多人流入失業大軍同樣重要!

政府加快基建的項目,其實已滿足了創造職位這環節,唯欠的只是如何加快成事。可是,在防止更多人流入失業大軍的問題上,政府就顯得束手無策!

其實,要防止失業大軍增加,首要是誘使企業不作裁員。要企業不作裁員,色誘自是不行,所以亦無謂直接輸送利益,對他們多加關照。反而,利誘卻是可行的招數。例如,政府可以考慮作出短期的稅務優惠,把利得稅降低一、兩個百分點,甚至更多給予積極開拓新職位的企業。再進取一點,不減反加僱員人工的企業可再多點稅務優惠。時間可定為兩年或更長,目的是用金錢買時間,讓社會得以休養生息。同時,增強對瞞稅、逃稅企業的打擊及執法,以嚴厲的刑罰防止他們動歪腦,令他們集中回應政府這項施政之上。

或許無聊保守派又會舊調重彈,說減輕稅收會影響政府財政穩健等盲毛論據,可事實是今日香港有強大的祖國當靠山,只要兩岸還是沒完沒了,這個靠山就會沒完沒了的繼續下去。再者,政策屬短期性,縱使完全失敗,對香港長遠的發展,也看不出會帶來怎樣的劇烈震盪!

不過,要盲毛政府官員與盲毛政客採取這等手段,怕的是他們只會嚇破膽卻成不了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