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1年8月11日星期四

暑天終溢寒

日本消息,最近宮崎葵的丈夫高岡蒼甫,出言炮轟日本富士電視台力谷韓流,不但瘋狂播放韓劇,甚至製作很多有關韓國的節目。

高岡這番言論,代價不菲,蓋其所屬經理人公司立即與他解約,相信高岡對結局是始料不及的。不過,成年人做事就要向自己負責,作為外人亦只能作此評價。

日本跟中國及韓國的恩仇,最近的可以追溯到二次世界大戰。而這段仇怨一直未能化解,主要是因為日本的反省沒有讓中韓收到歉意的訊息,那就不難令人懷疑,所謂的反省,是日本只對自己戰敗反省?還是真正為侵略所引起的一切災禍而反省?關於這個問題,已在以往很多的文章內作過淺述,故無必要在此重彈舊調。

反而另個加劇恩仇的問題,過往較少涉及,所以有探討的價值。

日本自戰後一直充當亞洲經濟龍頭角色,獨領風騷幾十年。然而,花無百日紅始終是個道理,終於九十年代末的一場金融風暴,把日本不敗經濟的神話打破,然後一直被軟侵略的中韓,則運用那個時機乘勢而起,開始向世界經濟圈攻伐,冀望於世界經濟版圖上佔一席位。

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二十多年的努力經營,中韓都趕上了現代的經濟步伐,其中韓國尤其突出。進入蕭條的日本,被中韓從後趕上,心裡自不是味兒。可是,心理上不爽只屬其次,真正的經濟威脅還總得要認真對待。原因簡單不過,經濟是民生的命脈,現世代沒有強勢經濟作盾,民生就很難得到保障。沒有保障的民生,社會出亂子的機會亦大增。日本承受切身問題,自會變得高度敏感,所以對一切可能被中韓侵略的經濟領域,日本都不會掉以輕心。

因為這種原因,日本不得不
加強對中韓的戒心與敵視。過去十多年的日子,日本對中國在國際市場上貿易進行過不少的小動作,目的不外乎是借勢打擊中國的經濟發展。固然,中國本身不爭氣的表現,當中包括對日外交弱勢,與及產品素質頻出問題等事故,造就了日本可以隨便向中國發招的情況。對於日本而言,打擊中國的成本非常便宜,也不知是否過於便宜,所以打得上癮,忽略了韓國在經濟成就上更為驚人的事實。

於國際上打出名堂的韓國,其勢銳不可當,大有逐鹿亞洲經濟龍頭的野心。對於強勢進取的韓國,日本始終要面對。從策略上而言,日本應付韓國,不能跟對待中國一樣隨便,因為韓國仇視日本的程度,遠較中國為深,這不知該歸咎於韓國的執著,還是中國過份的寬容?可是,不管事實是甚麼理由,日本對待韓國,看來還是耍軟手段來得比較實際。軟手段的其中一種,就好比中國戰國期間,諸侯所採用的「近交遠攻」策略。對於日本而言,與韓國建立緊密的聯繫,遠勝於終日對著幹而讓其他亞洲國家有機可乘。

從微觀角度出發,建立兩國頻繁的民間活動,有利於關係穩步發展。要做到這一境界,日本必須從自身出發,主動迎接韓國的民風進入日本。從韓劇到韓國娛樂事業的引進,都可被視為是開展兩國友好關係的前期策略。當兩國人民因了解而到達互諒互讓景況的時候,那就可以進一步推展到其他範疇,最終達到兩國聯盟的狀態。到時候,想要圍堵中國,稱霸亞洲就變得更容易。

可惜的是,日本一廂情願的跟韓國搞上關係,卻敵不過自己的民族情緒,把本來的良好意願,變成兩國人民的隔空罵戰。

事件發展到今天,比較有趣的是,日本國民偏向拉攏中國人民對抗韓流侵襲。聽聞最近一齣韓劇,其中內容有藐視中國料理之嫌。本來,受狹隘民族主義操控的中國憤青,理應馬上跳出來呼籲國民罷買韓貨,或擇日圍堵韓國大使館踏地作法。奇怪的是,中國憤青還未及出手,日本就先派出好些部隊打頭陣,在網上痛斥韓國人如何的夜郎自大,又怎麼如井底之蛙般毫無見識。這種來自民間對中國的幫忙,很難想像出於日本,不過事實一再證明;凡事必有例外。這次日本的快速回應,確實就是一個例外!

換個角度去看,中國人未必受得了日本這些熱情。雖然,中國跟韓國的關係,未達到親密程度,可是,兩國間同樣沒有如對日本仇恨的歷史,如此去看,中韓之間的關係尚算平衡。何況,半邊朝鮮仍對中國馬首是瞻。況且,一旦於三國間出現問題,二次大戰的歷史必然被搬出來,那麼中韓自然就會出現一種連結向日的默契,叫日本難於抗衡。

基於微妙的歷史因素,日本對韓國採用軟功的話,日本人必須拿出勇氣承認二次大戰當日犯下的過錯,把韓國人心裡的刺從根本處拔掉,而不是續少的把刺折斷,那每次只會帶來陣痛,徒添新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