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08年5月8日星期四

優越性與優越感

連日來被奧運相關的新聞惹得心情郁悶,本欲借意寫兩篇調侃文章以供自娛開解。倒是寫過以後還未平伏,故此又想寫篇《給予自由一條活路》。

然而,今早上班經過那個小公園,被一位素未謀面,正在一絲不苟整理衣裝,工作於食環處的婆婆一聲「早晨」勾起熟悉的港人原貌而打消了念頭!所謂打消念頭,不是又來躲懶,相反是奢望多寫幾篇令<給予自由一條活路>這題目形成一個系列。

近日坊間的大小話題,莫不集中在幾天前聖火在本地傳送前後所發生的事件,然後正反雙方順勢颳起一股「言論自由」的颱風,惹來城中一番激烈討論、討伐甚至討債式的望祖尋宗熱潮!

對於個別事件,實是提不起下筆的興趣。但是,對於集合個別事件所產生的社會現象,卻泛起一陣尋根究底的念頭,而且揮之不去!

觀乎過去數天的情況,社會上出現一種非常微妙的敵我分明狀況。說成微妙,其一原因,是同一社會對某件事情的看法及反應竟有著如此嚴重的分歧,而且正反是一面倒的出現於各自世界(現實與網絡)。另一原因,則是無論敵我,翻過背後都隱隱感到彼此皆為同一的情緒;一份莫明的優越感所牽動。文章想要探討及剖析的地方,正是這種莫明的優越感從何而來?

要尋找莫明優越感的根源,不如先讓我們簡單回溯一下近幾十年本地的發展史。

七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中期,香港在機緣巧合下漸次發展成為經濟強勢的一個地方。那個時候,普遍的市民在生活上都過得比較安定平穩。所謂「機緣巧合」,其實更明確的是指六十年代市民的耕耘,與七十年代開始世界性經濟復蘇的情勢下共同作用的結果。在穩步上揚的經濟發展過程中,香港人在亞洲區內的優越性(如面向世界的溝通能力、辦事效率、社會的穩建性、國際在意識上付予的信任等等)亦慢慢展示出來。固然,這份優越性是在比較下產生的,本非絕對真理。問題卻是,現代人類其中一種精神缺陷,就是很容易從發現自己擁有相對優越性那刻開始,慢慢衍生出一股優越感。

本來,優越感若然只用作孤芳自賞的話,發展至極頂多成為一個自戀狂。可是,一旦這種優越感變成與人比較的量尺,所產生的問題則不是單單屬於個人,而是與之有關的人皆受影響。而當群體內每個人都把本身不管大小的優越感向外投射的話,則這個社群所受的影響自然更大。

這些影響,最先看到的是人本的平等性失衡。失衡的後果,就是經由相互比較產生出自負與自卑,形成了「狗眼看人低」與「自慚形穢」的心態。隨著環境與時勢變易,如世界經濟下滑、新移民湧入、工業北移令失業人數上升等等問題把貧富的距離愈擴愈闊以後,兩種心態便被激發成為極化現象,令後隨而來彼此各樣的矛盾只會增加卻難於化解,這是其一問題。

另外的問題,是在大勢走下坡的時候,港人欠缺反思及調整心態的能力,二千年科網股爆破與樓市小陽春的現象,正好印證港人未就金融風暴汲取教訓。這種心理失調,令本來該要跟隨優越性下降的優越感,停留在原來的水平,更諷剌是可能逆勢上升!那麼,當優越感與優越性不是一配一的時候,過剩的優越感又會產生甚麼影響?

優越感裡多餘的部份,將會透過從貶低別人所產生的虛幻優越性用以填補。但是,虛幻優越性是一種只有個人認同,但不為別人所知、所懂、所認同的東西。那麼,由之而起的爭拗自然亦會增加,程度也會加劇及惡化。

現時社會上很多所謂「政治」問題,一旦揭開那神秘的面紗,即發現大多源自過剩優越感所產生的無稽思想。固然,本地無聊政客在那些「政治」問題上也有出過幾分微力,不過這些不是今趟話題,可以留待往後分解。

社會上一直爭持,經由民主及自由在概念以至實踐上所產生的大小問題,正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有人以所謂「國際公認」的價值作武器,亦有人以「祖國實際」的情況作武器,你打我擋、我攻你守,打出一些「反中必然民主」、「愛國必喜獨裁」的奇怪聲浪!實情卻是,要說民主,普遍港人認為黃金歲月的日子裡並無民主,但二十年間世界民主國家愈冒愈多的時候(先不管那些國家的民主是真是假),這裡卻是無人對民主問津,莫非那時他們仍舊停留在民智未開的年代?要說愛國,二十年來都只是輕若無聲,忽然今日卻很多人可以拋下身段,一腔熱情的祖國萬歲,難道九七國旗一升他們立即大夢初醒?

更甚者是,無論強推「國際公認」西點,或是力薦「祖國實際」中餐的人,當各自被問及其中成份是甚麼?有否毒素?食後有何益處?他們總會告訴你世上已有很多人吃過「國際公認」而不死故可放心,又或是「祖國實際」還在實驗階段但肯定令人一試難忘。可卻是難為「肚餓」的人無從選擇!

近看一點,這些「叫賣」的人也很可憐,他們被「生產商」灌輸了各自品牌比別家優越的訊息而誤以為真,把自己的「投資」全押上不特止,還要為招徠顧客而親自硬食,這到底算是禍不單行?還是自討苦吃?

或許有人會問;肚子始終要填飽,不選擇又如何可以?要說的是,「填飽肚子」有很多方法,甚至可以找來「食譜」研究,主旨是自行料理!無論中外合壁也好,全中全外也罷,在這個「填飽肚子」問題上我們只能學習如何「入廚」、如何「選料」,如何能制造大家普遍能吃的「菜式」,而不是貪圖任何人制成的「便宜快餐」。假如,別家能夠自行研制,我們又為甚麼做不到?何況,背後我們有的是一本幾千年不斷更新的「中華食譜」!只要我們能放下無謂的優越感,從頭到尾把它翻看幾遍,就總不信無法從中找到合適的方法加以改良,甚至往後把它革新!

至於研究出來的食譜,如何能令當家「廚師」如實泡制,那是別個話題,有興趣可以擇日另作討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