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06年4月6日星期四

誰知赤子心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繼《這麼遠、那麼近》之後,執導的另一齣電影《誰知赤子心》,令男主角柳樂優彌成為康城影展史上最年輕的影帝,那年他只有十四歲。

是枝裕和的作品,普遍會套用一種內斂的表達方式,好等觀眾能夠透過銀幕上的光影和聲音進行反思。平靜而富感情的表現手法,同樣亦在這齣戲裡面充份顯露。

「誰知赤子心」沒有甚麼出奇古怪、佈局巧妙的劇情,相反是以平淡無奇的敍述,訴說著大城市的某個陰暗故事。也許因為那份平淡,反而凸顯了故事的真實性,當然,這與劇本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亦有關係。

一家五口,四個同母異父的兄弟姊妹,和一個思想仍未成熟的母親,屈居於一個丁方斗室,結構了一場城市悲劇。那位生理已屆中年,思想卻如十來歲的母親,為了要尋找所謂的幸福,對愛情屢敗屢試,而且每次失敗留下的遺憾,並不單是情感上的失落,更嚴重是帶來了有血有肉的生命。說她思想幼稚,除了沒有好好反省自己的任性以外,還有是沒有為自己所做的事情負責。無論是只有幾歲的妹妹,以至十二歲的大哥,她也沒有考慮為他們提供上學的機會,相反更灌輸著失學並不是甚麼大不了的事情。站在高度發展的日本社會而言,她的思想把自己無知與卸責的態度完全展示出來。

除了被剝削了受教育的機會,四位小朋友連自由也被遞奪。因為受到過往房東會以小朋友太多又年紀小為理由而逼遷的經驗,除了要外出購物照顧弟妹的大哥,其他幾位小朋友是被完全禁止踏出家門的,甚至連露台也屬禁地。這些近乎怪誕荒謬的做法,令小朋友對外面的世界完全陌生,而相對地他們的整個世界就是那丁方的房間。

好景不常,他們母親又一次經不起對愛情憧憬的魔力,為了意中人而選擇放棄親生骨肉。最初是留下二十萬丹的生活費和寥寥幾字,甚至連道別也沒有一句便離家出走個多月。到了回來以後,當兒女們以為可再和媽媽一起的時候,她又毅然遺下四名孤雛,隻身與意中人雙宿雙樓,從此音訊杳然。

沒有了經濟上的支持,加上沒受過教育的大哥根本沒有知識與能力持家,很快他們便進入了絕境。然而,稚子無知,一方面他們不了解所要面對的存活問題是何等嚴峻,另方面卻又天真地希望母親聖誕回來的承諾實現。事實卻是,聖誕過了、新年也過了、到了櫻花盛開的日子,母親仍舊沒有蹤影,可是那時斷水、斷電、斷煤氣的家已接近崩潰的邊緣,眾人的生活已是一個不能無視的問題。

大哥為了弟妹的存活,要每天待在便利店的後門,等候索取那些過期棄掉的食品讓各人充饑。為了清潔身體與衣服,他們只能全家動員到公園利用公眾水喉進行。還有的是,不幸似乎總不會輕易放過他們;家中最年幼的妹妹有天從椅上失足墮地,失救致死!

面對生死,他們看似連悲痛的情感也不懂,而且每人也顯得非常平靜。直至大哥為了完成妹妹想看飛機的心願,把屍體放進行李箱運到機場空地埋葬,才可以透過鏡頭下那不停抖震的雙手猜測大哥有著悲憤的心情,但事實上觀眾並不能確定的是;那雙不停抖震的手,是因為挖泥作墓後生出疲累的生理反應,抑或是他真正感受著喪妹之痛?

雖然失去了一名家中成員,可日子仍是要繼續下去,生活仍舊逼人,眾人仍是要以拾荒為生,殘酷的人生仍要折磨弱小的身軀,而導演則以這片段作為結束,當中遺下觀眾嘆息唏噓。

片中沒有人流過一滴眼淚,這是令人最心痛難熬的地方。大城市的繁華背後,到底還有多少個類似的故事?這些實在足以令我們反思,仍在活得好好的自己,對這些事情應該有著甚麼感覺?在只求一己存活的思想下,睹他人慘況而取不聞不問的態度,是否對自己的生命有所虧欠?侃侃而談,高呼大喊不要用納稅人的錢幫助貧困者的高等生物,會否又因而感到汗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