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07年12月11日星期二

未來展望

本來要封筆一天休息,因為受到傷風菌的垂青,但看到 Mr RiceBall 君的《中日情意結,忍不住手在那裡留了一大段口水。

意猶未盡之餘,又避免佔用人家太多地方,唯有搬回本家繼續大放厥詞。

未說中日關係以前,先說自己的中日淵緣。妖夜叉的父家是原來札根日本的中國人,因為戰亂的不得已而散落於中日兩地,實情叔父已然植根日本,祖母的墓也葬在日本,而祖父的墳卻在香港,成了兩人到死也不相往還的局面!是流離?是回歸?這個亦實不重要!

親人中有不少被錯認是日本人,兩個表兄亦曾放東洋習語,一去經年,回來後當上日本人在香港的導遊,一做亦有二十多個寒暑!

至於本人,懂事後對日本風土民情深感興趣,曾經以為會像表兄們走上同一道路,故此曾習日語,卻是最終東洋留學成不了!故此唯有時而奔走東瀛,再者廣閱與日本有關的書藉,以慰相思之苦!

回說近代中日關係,我慣以油水與蜜乳形容之。中日關係緊張,變成油水不相容,反之關係一旦緩和,就是乳蜜交融般合拍。

一般認為,形成今天中日關係如此奇怪的原因,是源自中日戰爭開始。無可置疑的是,中日戰爭乃是一大關鍵,此點無容細說。但是,自晚清積弱,繼後力圖中興而大量派國人留學日本開始,日本人對中國人的歧視以至仇恨亦同時大量產生。有的歷史、人文研究學者認為,當時被派遣或自願流放東洋的學生在素質上參差不齊,更甚是壞多於好。對於這點,語者是從可究的資料處得出結果,故此有一定的可信性。那時的情況好比今日香港,南亞裔人仕廣被歧視一般。對於孰是孰非,這裡不作描述,只是知道日本人歧視國人的源由便可!

到了中日正式開戰,兩國的關係自是一落千丈。到了戰後六十多年的今日,兩國關係卻仍舊緊緩不一,反而是個值得深思的課題。

或許未作了解以前,我們先看今日德國。同為二次大戰主謀的軸心國之一,現在的德國已完全走出了當日戰爭的陰霾,繼而活在豁達的陽光底下。二次大戰時期的德國,他們所做的壞事也不少,例如虐待戰俘、屠殺猶太人等等。縱然猶太人或許未能完全原諒德國當年的惡行,但正因為德國坦然承認錯誤,並且積極實幹事情(戰後德國向大屠殺的猶太倖存者作出賠償)來表示那種深度反省。這種做法令世人不得不原諒德國當日做成的錯誤。無論以陰謀論或真正認為德國已徹底改過也好,不能否定的是今日所見的德國人,大部份是無畏無懼、挺身昂胸闊步走在國際舞台上。

反觀日本,卻一直沉溺、徘徊於戰敗者與受害者的陰魂之間。以參拜戰犯剌激起其他國家,除了是執政者對日本國內死硬僵化軍國主義者的一種示敬以外,也是日本政府對戰敗者心態所表現出恥辱的一種展現。這種展現,令日本整國上下從未逃離戰爭幽靈的操控,所以我們不斷看到他們時而對史實作出否定,不論在言語上,甚至在行動上亦然,例如篡改歷史教科書,否決對戰爭受害者賠償(有不少日人認為本身才是受害者)等等。

現在坊間流行的論調,趨向於淡化這段情仇,例如把責任歸咎於戰爭(但誰人發動戰爭?),又有把事情看成是歷史,而歷史功過的誰對誰錯已不重要等等。

固然,歷史功過難論亦無謂以非理性的角度討論。但是,現在的中日問題不在於歷史功過,而是活生生每日影響兩國人民的政治課題。這個課題的重要性在於讓中日人民真正審視彼此的過去,從而展望一個怎樣的未來。

假如,日本不正視、反省本身在二次大戰所犯的錯誤,並且真正承認及對錯誤作出補救,則這場已經沒了槍火炮彈的戰爭其實尚未完結,那不過是從明刀明槍、肉血模糊的層次走進陰暗的心戰層面而已!那麼,若然戰爭未完,只不過形式改變的話,兩國之間未來將會踏上那條道路?相信不難為我們所預見的是,埋下的戰爭種子一旦讓它發芽,所產生的自是未來再次戰爭的果實!這種結果,到底又是否我們作為人民所希望看到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