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05年12月22日星期四

知識對常識

知識(Knowledge),是學問、知道並通透了解事情道理的意思。

常識(Common Sense),是具備對一般事情有著粗淺認識的意思。

以整個二十世紀初而言,資訊傳遞方式出現破天荒的進展。而在知識傳播方面,無論在層面的廣闊,以及層次上的深淺去計算,也是達了一個非常豐厚的境界。

霍金(Stephen W. Hawking)在其中一本著作《胡桃裡的宇宙–The Universe in a Nutshell》中提到,近代科技的發展促成了大量資訊的出現。他以科學論文的增長作例子,指出一九零零年科學論文的發表量大約是九千篇,但到了二千年已急劇增加至大約九十萬篇。一百年間便有一百倍的增長,而這只是科學論文的情況,其餘的也還未有論及。

事實上,隨著科技愈來愈普及,我們可以接觸到的東西也變得愈多。從認知的角度而言,當然是一件好事。可是,這個情況也存在吊詭的地方。情形就是;當愈容易取得資訊,我們了解資訊內容的能力就變得愈薄弱。

互聯網的急速發展,成為了現代人尋找資訊的一個天堂。網上資訊的交流量,相信較世上最繁忙的交通網絡也有過諸而無不及。本來龐大而廉宜的資訊流量是有著相當的好處,但在人類腦袋的容量上卻生出非常嚴重的問題。

正當我們以為享受著資訊天堂帶來的好處,其實我們的腦袋也在同時被摧殘著。在停不了接受的情況下,只有兩種較大的可能性出現;不是腦袋因負荷過重而出現崩潰,就是腦袋改變對待資訊的態度,簡單地說,就是採取一種不求甚解,又或者過目即忘的態度。

從現實生活中的例子看到,很多人也習慣了以不求甚解的態度,迎接絡絡不絕的資訊。在根本上,這已是非理性的做法,更甚可以看成是一種病態。現在很多人為了要證明自己擁有上可談天、下可說地的本領,就會在不同的問題上侃侃而談。明明不是科學的材料,卻又可以為一些科學性的題目大發謬論,又或者本身連自己文化的基根也未穩紮,便急急展露一手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樣樣皆通的本領。

把接收了的資訊,隨便詮譯一番變為常識,實際是得到連常識也不如的資訊垃圾。以為已取得了一定的理解,再將這類「常識」,誤當成知識。然後,忽爾覺得變成了大智者,動不就引經據典並加入自己的過人見解去解釋事情,這種情況,愈見愈多。

長此下去,相信不難變成老子說的;「爲學日益、爲道日損」的情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