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05年11月22日星期二

乒乓風雲

自從和那位所謂黑社會成員混熟了以後,所接觸的人面也就因而擴大。無巧不成書,也因為這位朋友,令我認識了小童群益會這個組織,說起來也算是一個諷刺。

當時慈雲山村有兩個社區中心,一個座落於六十六座的盡頭,名字好像是叫「錫安」社區中心,據聞是 某個教會設立的青少年中心,內裡除了一些教會活動以外,也有舉辦一些青年人愛好的興趣班。另外一個社區中心位於第一座附近,基本上是政府資助建立,而小童 群益會則處於中心的其中一層。

加入小童群益會,是因為從朋友口中得知那裡有較 好的乒乓球設施。如果對舊式屋村稍有認識,都知道好些屋村的地下也有石制的乒乓球檯供人玩樂。然而,由於僧多粥少的關係,要好好玩上一場乒乓球也絕非易事。那時流行一種不成文的「猜檯」制度,基本上是用家先到先得可享用乒乓球檯,但亦得要隨時接受後來者的挑戰。而挑戰的制度也不是僅僅的誰輸了便退出那麼 簡單,而是失敗者要把自己帶來的乒乓球留下,另外挑戰者有時亦須押上乒乓球板。

礙於當時我是初學的關係,謀然挑戰實在不合化算,所以除了在學校的體育課練習以外,也就找不到合適的場地練習。當知道小童群益會有乒乓球設施以後,二話不算就游說了母親讓我加入。可能母親看到那時候我的品行還算過得去,故此她也沒有反對。

第一次去到小童群益會,感覺並不太過興奮,只是知道那裡有兩張乒乓球檯,也有些康樂棋供人耍樂。雖然那裡並不奉行「猜檯」制度,然而挑戰仍然是存在的。那裡實行的是種我們稱作「六分四」的賽制。勝出者可以不停的繼續,而落敗者就不得不排隊等待下次的挑戰,這種制度對於球技較出色的人來說是有優勢的。最初的幾個月,基本上我只有不停輪隊的份兒,一般待兩個小時也不知能否打上三次賽事,源於那裡實在太多 和我年紀相若的小朋友。

隨著愈來愈多的挑戰,自己的球技也就變得成熟,這當中亦與好勝的性格有關。到了小六那年,我還試過參加公開賽。當年的慈雲山公開賽在「香島中學」舉行,還記得參加那年,有過百的選手同場作賽,當時的情況也可用鼎盛來形容。可惜的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在第一個回合我就以大比數敗於對手,這時我才知道何謂井底之蛙!雖然那次比賽的結果差強人意,但卻燃起了更強的鬥志,自那次失敗之後,我更加努力改進球技,同時也不斷四出找人切磋,曾經一度瘋狂得到處找人「猜檯」,而這些努力也為我拿了個友校乒乓球賽冠軍。

有時回想這些情節,當中也有幾許啟發。很多現今的人或許生出一種錯覺;就是努力未必一定會得到合理的回報,而不努力也不一定會落後人前,最重要反而是懂得運用時機。故此,有人認為努力讀書成績好也不代表一定成功,相反讀書不成也不一定失敗,重要還是形勢。固然,努力讀書並不一定成功,然而得到的知識卻可成為口袋裡的工具。試想想,當你處於荒島,手中有不少不同的工具,總遠較手中無物來得更易生存下去。反之,苟若無甚板斧可言,算是時機突至,皇帝召你到御前表演,相信也不見得會有好結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