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06年2月15日星期三

很在乎您感受

坊間現在很流行的一種說法;不要在乎別人怎看,只要做回自己便好了。

驟眼看來,這個說法並無不妥之處,相反更是說得蠻有道理。畢竟掌控生命與生活的人還是自己,別人怎想怎看事實上又有何相干?似乎,真理就在附近,一切亦屬理所當然,但道理真的是這樣嗎?

若然把高昂的情緒放下,換上一點理性去看的話,這種說法只要稍為歪曲一點,便會大大削弱了我們成長的可能。

一個人的成長不可能是完全獨立的事情。無論從生理、心理以至倫理的層面上亦說不過。我們不可能在與外隔絕的環境下培育出一個自己,相反,在成長路上我們得依賴外間事物的輔助。在通過感觀和外界事物作出交流的同時,我們也把自己建立起來。一些縱然微不足道的人和事,往後也可能為我們帶來宏大深遠的影響;譬如每日汲取比正常稍為過量的鹽份,日積月累下來就足以影響正常的腎功能。

既然每一樣外界的事情也會對我們產生一定的影響,那麼就說明我們根本無法不在乎。引伸下去,別人對我們的看法以至說法,在一定程度下也會對我們有所影響。有一點簡單但卻重要的是,別人不會無端對自己產生某一種看法或態度,對方顯然是受到自己某些說話以至行為的剌激,才會生出某些感受,繼而透過對自己用語言或行為反映出來。簡而述之,就是某件特定事情的內容最少包括了自己和對方。那麽若說不在乎對方的一言一行,也就是漠視了自己本身的一言一行。

大多數人也希望成為一個出色的人,或至少是在有限存活裡的一個好人。然而,我們沒有可能獨立於別人而變得出色。沒有其他外在媒介作為對照,所謂出色或好基本上無甚意義可言。

同理,如果強調不在乎對方的一切,那麼在理論上基本無所謂在乎與不在乎,因為在欠缺對比的情況下,在乎和不在乎已然歸向變成一種絕對,而且是絕無意義。相反,在根本上我們沒可能不在乎。那麼在不可能不在乎,卻又要勉強產生不在乎態度的時候,我們將會因為這些矛盾而變得對一切人事生出冷漠的情緒。而長期處於冷漠的結果就會對周遭環境變得不夠敏銳,漸漸地更演變成遲鈍、退化。

沒有一定的熱情與敏感度,我們將無法得到成長,好比植物本身,因為沒有一定的土壤和肥料而不能成長,最後落得枯死一樣。愈是敏感度低,便愈生不出熱情,沒有熱情,成長將變得困難重重。

或許,我們可以無須理會別人看法或說話的表面,但卻不可能完全漠視這些事情背後有著的原因和內容。這些原因和內容,正正就是幫助我們成長的養份;一種能夠令我們反思的養份。更重要的是,自我反思正是成長不可或缺的一個元素。欠缺反思,我們只是一具漫無目的在運作著的機器。

仍然以為自己必須及可以做到全不在乎,立於超然境界的人,若非是菩薩化身,便只是一群活在象牙塔內孤若自賞的蠢人。可是,不得不提的是,化身菩薩比一般人更形在乎。

我很在乎您感受,因為如此,方才能夠令我成為一個真正獨立而存在的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