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06年2月24日星期五

網絡的文明

最近剛看完的一本書;「失落的文明」,內容是從考古角度去介紹和剖析,古代世界不同文明的興起與衰落。

從有人類的遠古開始,每個起落之間所遺失的事物,都記載著那個時代的文明。然而歲月的遷流,把很多和我們有關的珍貴資料都埋在黃土,又或是深藏於海洋之下。若非機緣巧合為人發現,則人類歷史可能無法如今日般豐盛。

念及互聯網內的虛擬世界,也是非於夕旦建成,其中進程也彷如我們祖先經歷過的一樣,當中有起有落,同樣也有遺失了的部份。忽發奇想,作為一個依賴資訊科技混飯吃的自己來說,或許也可以扮演一下考古學家,去探索和重溫虛擬世界的歷史,縱然它的長度和深度也無法和人類歷史比擬。

天地未始
互聯網的緣起,要追溯到六十年代末期的美國開始。基於戰略性的需要,當時美國國防部提供了資金建立一個以簡單、可靠並且具有廣泛接連能力的網絡,目的是建構一個平台用作情報收集和交換。

在此以前,電腦之間要進行這些工作,要不就是鋪設專用的網絡,又或者是將資料從一台電腦複制到另一台去。前者的費用昂貴,而且擴展性(Scalability)亦十分有限。後者則涉及資訊保安與及穩定問題。

盤古初開
到了原始互聯網成立以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從事教育或學術研究的人員,把互聯網在搜尋和交換的功用充份發展,並將之發揚光大。至此,虛擬世界的誕生成為了往後必然的結果。

但是,那個時候的互聯網,基本上只如一個茫茫大海,間中會有一兩個孤懸的島嶼在其中而已。虛擬世界真正產生文明,還要等待到八十年代中期。

從孤獨到遇上
進入八十年代,藉著資訊科技爆炸性的發展,互聯網有著突破性的變化。基層網絡因應用了光纖技術而在速度上有了長足的改善。加上電訊公司對基建的投資,令互聯網從軍事、學術的範疇擴充到商業之上;真正的網絡文明亦在那時誕生。

緣於網絡開放的源故,很多私營與公營機構,漸漸開始利用互聯網為自己的產品、服務以至資訊進行推廣。空前理想的成績,吸引了不少其他的機構加入,同時也為虛擬世界創造了不同的商機。

忽然之間,原來的海洋冒起了不少的陸地,縱使還沒有多少網絡生命出現。

異變
早在這些陸地冒起的同時,也就注定了網絡生命的誕生。當網絡科技因應需求而不斷改進的時候,「網民」的出現令整個虛擬世界一下子熱鬧起來。網民從只是靜靜地瀏灠的好奇生物,漸次進化成對虛擬世界有所要求的個體。

遊歷於網絡海洋的網民,懷著一片冒險精神探索虛擬世界,並在發現新大陸的時候,偶然會遇上一些同類。為此,他們希望與對方可以有進一步的聯繫。

網絡供應商看準了這種現象,把握了網民對虛擬世界的憧憬,急急發展出大量不同形式的軟件。這些軟件,就像不同的交通工具,把虛擬世界內網民的距離,由看似無遠弗屆的時空,縮短到近在咫尺的天涯。

突發的異變,使得網絡供應商要作出更大的改進,以切合網民與其他使用者的需要。

本來只有大機構才會建立的網站,也成為一眾網民爭相彷效的對象。個人網頁的出現,令網民從非常虛幻變成比較實在的生命。通過各式的工具,網民把自己現實裡的某些部份;如相片、個人資料、經歷以至感想放進網內,以圖換來虛擬世界其他生命的回應。

墮落的世界
正因為虛擬世界的生命忽然變得有血有肉,罪惡亦隨之而產生。本來如一片淨土的虛擬世界,突然因為病毒、虛假資訊、竊取資訊、詐騙等等狀況,做成了對真實世界的滋擾。

基於虛擬世界所賦予的自由與力量,網民潛在的黑暗面得到解放。網民之間很容易發生沒必要的衝突;至少現實裡在一樣的情況下未必發生。更甚的是,某些對科技能力掌握較高的網民,會對其他一般的網民作出非善意、並且帶有相當破壞性的行為;如攻擊某個特定網民的電腦,以摧毀其上網能力,以至消滅對方整台電腦為樂。

這類被稱為 Cracker 的網民,有如一群毫無目的進行殺戮的魔鬼,而且亦吸引了不少烏合之眾的加入。

至此,虛擬世界縱然運作如常,並且看來比任何一個時段更為完美,但事實卻是到處佈滿危機。

可惜的是,情況一直沒有大幅度的改善,相反更形潛在災難性的危機。

後記
回看現實裡人類文明的發展歷史,不難發現我們都在犯上重覆的錯誤;文明從誕生、興起、盛放、衰落之後殞滅,然後周而復始發生又再發生,情況一如佛家所引述「成、住、壞、空」的境況。

對比於虛擬世界的文明進程,我們隱隱然也發覺到這一種影子。然而,當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已在某些部份出現重疊現象,那麼若然虛擬世界裡的文明因為人們的愚昧而遭逢毀滅,現實世界的我們又能否完全置身事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