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06年2月9日星期四

集體智商

教授曾經說過一宗關於企業決策的案例,當中提及集體智商,曉有趣味。

這份教材,引述一家企業聘請顧問公司,測試管理層是根據那幾種因素作出決策,並評估所作決定是否符合最佳策略的原則;即從某幾個如顧客、內部運作、財務、資源調配等地方著眼。

顧問公司首先在企業裡管理不同範疇的部門,通過智商測驗(IQ TEST),選取出平均智商高達 110 或以上的高級行政人員出來,然後建立起團隊去解決一個模擬的企業難題。

基於被選的每位行政人員本身智商達到常人的最高水平,故此預期他們會得出非常出色的决定亦屬理所當然。但是,世事往往出人意表。測試出來的結果,顯示了他們在妥協以求達到共識作的決定,智商水平只達六十左右。這個結果,令企業高層感到非常驚訝。究竟,是甚麼因素導致團隊作出這樣糟糕的決定?

在顧問公司反覆翻查、分析並檢討過程當中每個細節以後,他們發現了當中最大的問題,正是「妥協–Compromise」帶來的後果。

一般較具規模的企業,都會建構出一系列的價值指標,從而衍生出獨有的「企業文化–Corporate Culture」。然而,很多企業只注重建構,卻欠缺把文化推廣至各個層面之上。當企業員工接觸並透過本身的價值觀去消化這些「企業文化」的時候,很容易便會對文化內涵產生出一種非常個人化的詮譯方法。例如,加強顧客的滿足感,有人會認為應在流程中著眼,亦有人會以增強推廣自身品牌方面做工夫等等不同的想法。

同理,當企業面對某些難題並需要作出快捷反應的時候,不同的詮譯將生出大量的想法。到了急近眉睫,如果大家也想不出個法子來的時候,妥協便會在不知不覺的彼此間發生。這種趨向令每個決策者也會急於為自己的想法作出修正,說穿了就是左刪右割,以求大家達到一致。

要從南轅北轍的想法中去蕪存菁,在時間緊逼的情況下簡直是天荒夜談。當時限愈逼愈近,只要隨便有人提個想法,一般情況下其他人就會設法附和,以求作出決定。然而,這種作法正是生出錯誤決定的溫床。

數年前美國發生某幾家大企業傳出醜聞,最終就以破產或是應用 Chapter 11告終。而其中一間所謂全球五大的核數司事務所,也就因為事件而從此人間蒸發。

近日公司內的幾次會議,忽然又嗅到這個現象的一點味道,到底最終是前程似錦?還是似咁?

無論最終結果為何,相信也該在這個時候學學唐伯虎點秋香;求神!求神!誠心禮佛來求靈神!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