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06年1月16日星期一

似幻如真

有否想過,所謂的「真實」,到底有幾真實?

這個問題,自古到今的哲學家也搞不通、一般的人也搞不懂、清醒或瘋狂的人搞個一團糟。那麼於你而言,「真實」到底是甚麼?又有幾真實?

唯心主義(Idealism)者企圖以思想、認知以及思想的主體來解決認識真實性的問題。數學及哲學家笛卡兒的名句;我思故我在(cogito,ergosum),就是他在懷疑到無法再懷疑下去的結論。可是,這不是證明了真實,而是表述了思想的極限。

經驗主義(Empiricism)者只相信,可通過感觀知道的事物、可被測量及觀察得到的事物。他們強調感觀經驗和世界產生出一種相互作用的關係,而認知亦是由此產生。換句話說,若世界與感觀經驗缺其一,則不可能有存在。不過,問題在於,假設經驗主義的理論是正確的,但仍然無法確定兩者的真實性;即世界是確然如感觀經驗下一樣的嗎?又感觀經驗能肯定對世界的詮譯沒有歪曲並全面嗎?

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者沒有解決關於真實性這個難題。儘管他們拋棄了外在絕對的東西,但是卻以自我為依歸。其中馬丁˙海德格爾認為在我們在有意識經歷之前,已作為一個既定的主體在世上存在,情況有如陶泥被放在制陶器的輪子上一樣,要先存在,才能透過某種形式的改變而成為某個選擇後的形象。不過,這種詮譯方式惹來對真實性更大的疑惑。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在相同環境下為可會培育出不同的人?如果說因為沒有絕對相同的環境,所以如此,那麼我們為甚麼卻要相信絕對的存在?

後現代主義(Post Modernism)者駁斥一切的絕對,強調人類知識受限於語言,而無法了解彼岸的真理。因此,任何冠冕堂皇的敘述方式,無論是宗教的、哲學還是科學的,都是有限並受到歷史的約制。它們免不了有著瑕疵,並且殘缺不全。他們相信廣泛性和獨有性,對自我有著高不可攀的價值觀。可惜,怎樣努力去開拓更廣闊、更大包容性的理論也不可能確定真實是怎樣的一回事。何況,後現代主義者一旦開始進行解構,即犯上和後現代主義的基本理念產生矛盾的問題。

那麼,就可感受得到的經驗世界而言,它是否真實?或曰真實性有幾高?

以這篇文章為例,假設當你正在閱讀的同時,聽到了附帶其中的樂曲,在你的真實裡至少有文章和樂曲兩種元素。對比於一個聾子或本身電腦無法播放樂曲的人而言,真實只是一篇文章而已。如果加上個人閱讀文章和聆聽樂曲時的感受,每個人所經驗的真實將變得更大不同。

這裡反映出一個狀況,就是世界不可能在人們面前呈現客觀的本質。反過來說,一切能經驗得到的也是人們各自主觀的演繹。所謂客觀的存在,只是一種幻想下的產物。

然而,事實是否如此?那便要好好的深思一番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