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06年1月22日星期日

哥斯拉

剛看完《哥斯拉–最後的戰役》,感慨良多。

說到哥斯拉的歷史,牠較咸蛋超人來得更長,意義更加深遠。

二次大戰投在廣島和長崎的兩枚原子彈,一直是藏在大部份日本人心底的陰霾。原子彈在日本所做成的震撼力,除了是頃刻之間奪去無數生命的破壞力,還有那一種磨滅不去的挫敗感覺。

那種感覺,總是如幽靈一般纏擾在日本人的心裡,慢慢形成了一種怨恨的復仇心態。這種揮之不去的心態,最終形成了具體化的表達;哥斯拉。

哥斯拉的誕生,本身就是一種控訴。牠原本只是一頭很普遍的蜥蜴,低等的爬蟲類生物。一次核試的意外,把這頭生物變成地球上最恐佈的破壞王。每次牠的出現,總是以破壞人類文明建設開始。這些象徵性的表達方式,正是日本戰後那種自卑心態膨脹後的展現。

戰後的日本受美國操控,日本政府無力反抗之餘,只能任美國蹂躪。從建立軍事基地到美軍在日犯案的次數,也令日本人產生仇美卻又無奈的心理。日政府對美國的忍讓,令到很多日本人抬不起頭做人。雖然,戰後日本很快重建了國家,並且以令人刮目的速度重新站在世界舞臺上面,但他們更明白很大程度上乃是依仗背後美國的勢力所致。

到了今日,原則上日本仍然沒有屬於自己的軍隊。處身在聯合國這個國際政治舞臺,日本也只是一個和落後非洲國家同級的會員。縱然多番爭取成為常任理事國的身份,可是卻一次又一次被美國玩弄在股掌之間,只能成為一個被牽動的傀儡。

當回顧哥斯拉的歷史,我們不難發覺牠愈來愈厲害,相對之下每次能夠馴服牠的機會也愈益困難。然而,最可怕的情況,是哥斯拉愈來愈容易因為些微的事情而有所觸動。牠日益龐大的身形,和變得非常敏感的心理正是其令人感到恐懼之處。

龐大的身軀,表示了牠力量的霸道,已超越了受控的範圍。敏感的心理,告訴了牠已不是當日的吳下阿蒙,相反在智慧上已達到一個可反過來操控生死的層次。如果,這種心態不被好好的疏導,日本重新成為威脅世界的民族相信指日可待。

日本沒有甚麼本土文化可言,很多的傳統以至價值觀其實也是從外邊灌輸進這個島國。這種情況有如一個孔武有力的嬰孩,好壞取決於他對外界生出甚麼樣的解構。如果他一直存有外界對其產生威脅的假象,則採取先發制人的做法也並不出奇。

哥斯拉雖然可怕,而且破壞力驚人,但仍教人慶幸的是,牠並不十分好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