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06年1月20日星期五

瘋人瘋語

首先,要強調自己並不是教徒。這個「教徒」的定義,包括一切世上現存宗教、懷疑宗教、信仰以至教條的追隨者。文內所引用的宗教和理論,只根據本人所曾接觸、聽聞、研究以至體驗下的有限表述。

故此,若看官認為其中表述有違原意,煩請不吝指出,以作修正。從這個基調上來說,以下文字只屬個人的瘋人瘋語。

神祕的三

耶教體系–基督教認為上帝是三位一體(Trinity)的最高存在;三位分別是聖父、聖子及聖神。上帝的本質是永恆的三面,而不僅僅是一種概念上的描述。換言之,三面是獨立並一體的存在。

印度教是一種多神論的宗教。但是,在眾多神祇當中,其中三位基本上是位處在最高的位階之上;衪們是創造者梵天(Brahma)、保護者毘濕奴(Vishnu)和破壞者濕婆(Shiva)。整個宇宙的誕生到終結,都是掌握在三位神祇身上。

佛教的基本教義是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寂靜涅槃。宇宙的本相,就是三法印描述下的狀態。諸行無常,代表了一切事物並非恆常固定。諸法無我,代表一切事物並沒有自性;自性者即自我本體也。寂靜涅槃,代表一切生滅之間本相並沒有改變。

道教強調天、地、人三才。亦只有三才歸一,才能進入「天人合一」,即我乃宇宙、宇宙是我的境界。這個境界與陰陽學說中,天地未分處混沌的狀況在意義上大致是一樣的。而混沌正是形容宇宙太初的狀態,非常接近原點,亦和天文物理學的大爆炸理論中的奇點在意義上不謀而合。

這個情況,說明了這些中外不同的思想,縱然在基礎以外的部份有著南轅北轍的分別,但在理論基礎部份卻存著神祕的和諧性。這是一種巧合?還是基於萬事萬物皆同出一源下所必然產生的狀況?

零碎的砌圖

假設,我們把各思想中這些基礎部份湊合,將可能會得出一個甚麼圖案?那不如讓我們嘗試一下。

反對基督教人仕,其中一個重要的據點就是三位一體有矛盾性。基於三位中的每一位也代表著上帝,那到底三位一體是三位都是上帝,還是只有一位?又若三位,何以喚作唯一的上帝?

古代的溝通工具並不發達,語言也無法避免受到限制。所以,一般古代文獻或典籍,並不可能如現代書卷般把思想記錄得詳盡。而且,在民智未開的世界要闡述遠大奧祕的事情,很多時候會用上比譬、暗示或借喻的手法描述。所以在古代出現的大量神話和傳說,很大可能也是因為這些原因。

說回三位一體。如果不單從文字的表面意義去看,那又會得出個甚麼模樣?

三位的代表是父、子、聖靈。把三位拼在一起來看,不難發現一種隱藏在背後的關係;父→子→聖靈。先有父的出現,然後生出兒子,最後進入聖靈,這又是甚麼意思?父和子是因與果的關係,這點顯而易見,無須詳述。那子和聖靈又是甚麼關係?子是果,既成之物,靈者,虛無飄渺,未定形的狀態也。當果成熟就成為另立的 因,而將來的果亦由未定形而漸生形態;子和聖靈就是未來的因果組合。

父→子→聖靈=因→(果→因)→(果→因)

簡化了就變成;因→果→因,或者看成;過去→現在→未來

如果,把父→子→聖靈的符號轉換,

套在印度教模式,那便得出;梵天(創造)→毘濕奴(維護)→濕婆(毀滅)。

套在佛教模式,那便得出;諸行無常(成)→諸法無我(住)→寂靜涅槃(壞空)。

套在道教模式,那便得出;天(本源)→人(展現)→地(回歸)。

無論是那個模式,我們也不難察覺都是因→果→因的關係。如果把頭尾的因接上,那就成為了一個圓圈,而圓圈正有著圓滿和完成的喻意。

如果萬有是神、至高無上、終極、宇宙的一個完全同義詞,那圓滿也是萬有的一個完全同義詞。那麼,最高的存在似乎已被窺看到一點。然而,這代表了甚麼?對人生又有甚麼啟發?

忘記過去、緊守當下、向著未來

一個系統,簡單來說就是輸入→處理→輸出。而輸出透過回饋機制–Feedback Mechanism,又可重新變為輸入,運作的模式是圓形。

當我們把神、萬有、至高無上、終極、道以至任何同義符號看成為一個系統的話,變相是把因→果→因看成系統。

系統理論(System Theory),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論點;就是系統的所有屬性(Attributes)將較系統內所有元素各自屬性的總和為大。

舉個簡例;交通系統。

交通系統簡單地說由人、車、路組合而成。我們不難理解,在任何交通系統中總會或多或少遇上如塞車、意外等事情,這些都是交通系統中的屬性。但系統中的元素人、車或路,本身並沒有這些屬性。

又例如,這篇文章內大約由人、書寫工具、字詞所組成。無論文章是好是壞,它也有獨立於人、書寫工具和字詞屬性,好像價值、內容、意義、長度等等。但這些屬性並不可能在文章系統內的任何元素裡找到。

回饋機制,又分為正回饋(Positive Feedback)和負回饋(Negative Feedback)。正回饋負責發出正向的訊息,負回饋負責發出負向的訊息,令系統作出反應,目的在保持穩定,從而達至自我完善。

例如,將暖氣機溫度調教至二十度,運作開始到室溫高在二十度以上,暖氣機內的負回饋裝置會因應情況而發出訊息,令系統停止運作,直至室溫降至二十度以下;這是反向迴轉(Reverse Loop)。又例如,渦輪增壓汽車透過將部份排放氣體的回路,令汽車在達到某轉速時突然加大馬力,就是正回饋裝置的功用;這是正向迴轉(Enforce Loop)。

那麼,在因→果→因這個系統之內,若人多行善事,那整個系統將會趨向善性表現。反之,多行惡業則系統自不然趨向惡性表現。這當中並沒有對錯之分,只有選擇。

這樣的結果,解釋了舊約聖經的天火梵城並不是上帝不仁,而是人行了太多不義的事。這也說明了印度教的行者為何要苦修避世,以免因誘惑而多作惡業帶來惡果。同樣結果不只對佛教中「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教義說出了當中的理由,也為道教為甚麼強調修身以達無為的原則提出了立點。以此引伸,所有導人向善的宗教都是功利主義的最高典範;目的正是自利利他。

如果上帝、道、至高無上、終極或唯一的神,只是一個獨立的存在,那麼衪的存在價值是零。所有宗教,或明或喻地說著建立一種人和最高存在的良好關係,原因不是無端去開展一種關係。相反,正因為因→果→因是一個整體的關係,而不是各自獨立存在而毫無關聯的。

縱使人的渺小如一台機器中齒輪是的一齒,但整個系統本身還是唇齒相依的。只要其中部份出現改變,則整個機器模態也會改變,可能是運作得更好更完美,也可能是因失誤而步入滅亡;這當中依舊沒有對錯,只有選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