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06年3月10日星期五

辛勞不如勤力

過往的工作環境裡,很多同事也曾抱怨工作繁重而且費時。偶然,也有同事以羨慕的語氣,感嘆我的悠閑。

乍聽之下,這是挖苦之言。但是他們亦非無病呻吟,眼看很多同事著實是非常忙碌,差點連上廁所的時間也沒有似的。曾經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利用了自己的空閑作過一些調查與分析。

幾經休閑的調查下,發現需要長時間工作的同事們,都和效率(Efficiency)及效益(Effectiveness)這兩個問題上有著非常緊密的關連。一般而言,這類同事都不清楚他們為甚麼要如此辛勞地工作,以至是否只能如此地工作,很多時也沒有充份的了解。

回看自己工作的十多個年頭,真正辛苦的日子要算到剛踏入資訊科技行業的最初五年。不過,那些日子只能算是學習期,辛苦似乎是必然經過的階段,而往後的工作生涯,一般都是處於「遊走工作間,日子頗消閑」的境界。究其原因,並不是天資過人又或是鴻福齊天。相反,是每次在新工作初段時較多用功而已。

有位前上司曾對我說;「Efficiency = Do the things right,Effectiveness = Do the right thing」。細嚼之下,這番說話不無道理,而且更是能夠演變出有效工作態度的道理。

如果一般人在自己岡位上,長期超過正常工作時間才能完成任務,本身已是一個問題。超時工作的原因,不外乎是作業者能力上出現問題,又或是工作量已超過正常作業者能力的極限,但無論是那一個原因,也不能否定是工作上有問題。

很多人會傾向相信後者,因為商業機構總不會生出一點人情味,故此搾盡、勞役以至剝削員工是一種必然,大有共產革命,無產階級萬歲的語調。不能否定世上確有這種情況,尤以發展中國家為甚。但是,在一個高度發展的地方,如果也出現普遍超時工作的情況,而說成這是商業機構剝削員工的現象,看上去並不合理之餘也有點自欺欺人。相反,作業者工作能力出現問題的可能性便大大提高。

工作能力出現問題,可以是能力不足,也可能是用錯方向與力度。前者可以透過進修而提昇,後者卻是礙於手勤心懶而無法透過進修改變。所謂手勤心懶,就是只懂以機械性的方式作業,而不去用腦思考為何如此作業,以至如何可改進作業方式。

正常情形下在社會上工作了一段日子,吸收了一定經驗以後,應用在原來以至新的工作上該有裨益。弔詭的是,不論是初出茅蘆又或是曉有經驗的作業者,似乎也逃不出超時工作的框框。那麼,所謂的工作經驗到底用到那裡去?

同一工種在不同行業上會出現差別。例如,一家 FMCG (Fast Moving Consumer Goods)的公司,和一家以制造(Manufacturing)為主的公司,對宣傳部員工的期望以至展示的能力與表現也會不同。但是,一個從前者工作的作業者,到後者展開新工作的時候,如果作業者把以往的經驗一字不漏的複制到工作上,便會產生出「滑齒」的問題。不協調的狀況,輕則會令作業者重複某些工序才能完成任務,嚴重的可能更令任務無法完成,最後要重頭再做。重複某些工序,就不是 Do the things right。任務無法完成,就不是 Do the right things。那麼,氣力耗了卻是枉費,又或是要事倍功半地完成,這些都是導致超時工作的元兇。

至於如何可以改善情況,則因為這裡流行分拆文章上市,故此在「入鄉隨俗」的情況下,只好以另外一篇文章解答。然而另篇何有出期,那又要看這裡一貫的傳統;先看收視如何才作决定!

沒有留言: